[发明专利]一种速缓效颗粒混配控释硼肥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35529.5 | 申请日: | 2010-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305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廖星;余常兵;谢立华;胡小加;李银水;金合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黄行军 |
地址: | 43006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速缓效 颗粒 控释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速缓效颗粒混配控释硼肥,其特征在于它由两部分硼肥混合而成,第一部分硼肥所占质量百分数为20%-50%,第二部分硼肥所占质量百分数为80%-50%;
第一部分硼肥由含硼化合物和浓硫酸制备而成,所述的含硼化合物由五水硼砂和十水硼砂组成;第一部分硼肥各原料所占质量百分数为:十水硼砂12.5%~18.5%,五水硼砂75.5%~80.5%,浓硫酸4.5%~7.0%;
第二部分硼肥由含硼化合物、浓硫酸和高分子包膜材料制备而成,所述的含硼化合物由五水硼砂和十水硼砂组成,所述的高分子包膜材料由支链型低密度聚乙烯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组成;第二部分硼肥各原料所占质量百分数为:十水硼砂12.0%~18.0%,五水硼砂72.5%~77.5%,浓硫酸4.0%~6.0%,支链型低密度聚乙烯2.5%~6.0%,线性低密度聚乙烯1.5%~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速缓效颗粒混配控释硼肥,其特征在于:第一部分硼肥所占质量百分数为35%,第二部分硼肥所占质量百分数为6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速缓效颗粒混配控释硼肥,其特征在于:第一部分硼肥各原料所占质量百分数为:十水硼砂15.8%,五水硼砂78.9%,浓硫酸5.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速缓效颗粒混配控释硼肥,其特征在于:第二部分硼肥各原料所占质量百分数为:十水硼砂15.0%,五水硼砂75.0%,浓硫酸5.0%,支链型低密度聚乙烯3.2%,线性低密度聚乙烯1.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速缓效颗粒混配控释硼肥,其特征在于:五水硼砂和十水硼砂的纯度为99.9wt%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速缓效颗粒混配控释硼肥,其特征在于:支链型低密度聚乙烯的平均分子量为20000~30000道尔顿,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平均分子量为20000~30000道尔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速缓效颗粒混配控释硼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1)第一部分硼肥的制备:按各原料所占质量百分数为:十水硼砂12.5%~18.5%,五水硼砂75.5%~80.5%,浓硫酸4.5%~7.0%,选取十水硼砂、五水硼砂和浓硫酸;
将十水硼砂和浓硫酸在90~120℃的保温锅中搅拌30~40分钟,制备成黏合剂;将五水硼砂磨碎到100目,送入造粒机,启动造粒机,同时喷入90~120℃的上述黏合剂,进行转鼓造粒;在颗粒直径达到1.5~2.0mm时停止造粒,转入微波干燥机中干燥;干燥完成后,再转入抛光机抛光,过筛,得到直径1.5~1.8mm的第一部分硼肥;
2)第二部分硼肥的制备:按各原料所占质量百分数为:十水硼砂12.0%~18.0%,五水硼砂72.5%~77.5%,浓硫酸4.0%~6.0%,支链型低密度聚乙烯2.5%~6.0%,线性低密度聚乙烯1.5%~2.0%,选取十水硼砂、五水硼砂、浓硫酸、支链型低密度聚乙烯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将十水硼砂和浓硫酸在90~120℃的保温锅中搅拌30~40分钟,制备成黏合剂;将五水硼砂磨碎到100目,送入造粒机,启动造粒机,同时喷入90~120℃的上述黏合剂,进行转鼓造粒;在颗粒直径达到1.5~2.0mm时停止造粒,转入微波干燥机中干燥;干燥完成后,再转入抛光机抛光,过筛,得到直径1.5~1.8mm的颗粒硼肥;
将支链型低密度聚乙烯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混合均匀,制备成高分子包膜材料;
将上述颗粒硼肥转入喷动流化床上,用二流体喷头把上述高分子包膜材料喷涂到运动中的颗粒表面,通过热空气促使颗粒表面的高分子包膜材料溶剂和溶质分相,溶剂挥发,溶质变为具有透过性膜结构的固相,冷却,得到第二部分硼肥;
3)按第一部分硼肥所占质量百分数为20%-50%,第二部分硼肥所占质量百分数为80%-50%,选取第一部分硼肥和第二部分硼肥;将第一部分硼肥和第二部分硼肥混匀,得到一种速缓效颗粒混配控释硼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3552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