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浓缩垃圾渗滤液达标处理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36996.X | 申请日: | 2010-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877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发明(设计)人: | 周少奇;吴彦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1B25/45;C05B17/00;C02F1/72;C02F1/2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李卫东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浓缩 垃圾 渗滤 达标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特别是涉及一种环保的从反渗透膜处理后的浓缩垃圾渗滤液达标处理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大多采用填埋的方法进行处理,采用填埋法处理城市垃圾会产生大量的垃圾渗滤液。填埋场渗滤液具有污染物浓度高、水量水质变化大等特点,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特别经济有效的处理方法。常用的处理工艺主要有4种:生物处理、物化处理、回灌和膜处理工艺。由于高浓度的NH3-N对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且渗滤液中含有多种有毒有害的难降解物质,因此经生化处理后出水水质往往不能达标。物化处理只能作为预处理或深度处理工艺进行应用。回灌受气候、填埋工艺等影响大,对于降水量较大、蒸发量较小的地区不宜应用。膜处理工艺在渗滤液处理领域发展较快,相对于其他处理工艺,反渗透膜分离过程可在常温下进行,且无相变,低能耗,可有效地去除无机盐和有机小分子杂质,具有较高的水回用率,能够确保良好的处理效果,目前国内已有大型垃圾填埋场采用反渗透工艺处理渗滤液。但是,膜部件单元成本高且易破损,反渗透工艺的浓缩倍数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且反渗透仅仅是一个分离过程,反渗透从渗滤液中分离出清水的同时,还有一股约占进液量30%的浓缩液需进一步处理。渗滤液的反渗透浓缩液是一种高浓度的有机废液,其COD和电导率值往往是原生渗滤液的3~4倍,甚至5倍,因此,仍有大量的污染物浓度相当高的浓缩液需要妥善处置。浓缩液的处理主要有焚烧、固化、蒸馏干燥和回灌等方法,但是此类处理存在动力消耗大、能量浪费等严重问题。因此随着反渗透工艺在国内填埋场的进一步应用,研究反渗透浓缩液的处理方法是很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从反渗透处理后产生的浓缩垃圾渗滤液达标处理方法,实现浓缩渗滤液达标排放的目标,使COD可稳定在100mg/L以下,NH4-N稳定在25mg/L以下,总磷稳定在3mg/L以下,达到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实现:
一种浓缩垃圾渗滤液达标处理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浓缩垃圾渗滤液加沉淀剂,所述沉淀剂为镁盐与磷酸盐的混合物,所述镁盐为硫酸镁或氯化镁;所述磷酸盐为磷酸二氢钠或磷酸氢二钠;控制镁盐和磷酸盐的重量与浓缩垃圾渗滤液的体积比分别为1.35~1.5g/L和1.95~2.2g/L,加入碱调节pH为9.5~10.5,搅拌后沉降60~90min,离心处理得第一次上清液;
(2)步骤(1)所得第一次离心上清液用浓硫酸调节pH为4~5,依次加入亚铁盐和氧化剂,其中亚铁盐和氧化剂的摩尔数与第一次上清液体积之比为30~40mmol/L和80~120mmol/L;搅拌10~30min后静置2~6h,离心得第二次上清液,在第二次上清液中再依次加入亚铁盐和氧化剂,其中亚铁盐和氧化剂的摩尔数与第二次上清液体积比分别为15~40和40~80mmol/L,搅拌10~30min后再静置1~2h,离心得第三次上清液;在第三次上清液中继续依次加入亚铁盐和氧化剂,其中亚铁盐和氧化剂的摩尔数与第三次上清液体积比分别为15~20和40~60mmol/L,搅拌0.5~2h,离心得第四次上清液;所述的氧化剂为双氧水;所述亚铁盐为硫酸亚铁或氯化亚铁;
(3)步骤(2)所得的第四次上清液中加入活性炭,粉末活性炭与第四次上清液的重量体积比为5~10g/L,搅拌1~2h,加碱调pH为9~10,加入助凝剂聚丙烯酰胺溶液,沉淀0.5~1h,离心得第五次上清液,第五次上清液的COD稳定在100mg/L以下,NH4-N稳定在25mg/L以下,总磷稳定在3mg/L以下,达到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所述助凝剂聚丙烯酰胺溶液重量百分比浓度为0.4-0.6%,投加体积与废水体积比为1.5~3mL/L。
为进一步实现本发明目的,所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为GB16889-2008。
所述双氧水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25~30%,所述亚铁盐为固体颗粒物。
步骤(3)中活性炭为粉末活性炭,目数为80~120目。
所述步骤(1)和步骤(3)中的碱为NaOH或石灰。
所述步骤(1)搅拌后沉降所得的沉淀物烘干后作为缓释肥料回收利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369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丙烯流延膜专用树脂的合成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复合面料汽车顶篷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