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换机端口扩展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37360.7 | 申请日: | 2010-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48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晋;殷悦;厉益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56 | 分类号: | H04L12/56;H04L12/46;H04L12/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孟丽娟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换机 端口 扩展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交换机端口扩展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Bridge Port Extension(BPE,桥端口扩展)主要目的在于将复杂的Bridge控制平面功能聚合到较少数量的Bridge上,从而减少DC(Data Center,数据中心)网络中对大量Bridge的管理和运营成本。桥端口扩展定义了一种新的逻辑Bridge——E-VLAN Bridge(extended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Bridge,扩展的虚拟局域网桥),E-VLAN Bridge可又分为PE(Port Extender,端口扩展设备)和CB(Controlling Bridge,控制桥接设备)两类。其中,PE负责简单的数据转发,CB负责复杂的控制功能。CB管理多个及多层PE,能够感知其下所有PE的上行端口和下行端口,并对其进行控制和配置。其中,CB的控制和配置操作包括策略配置、流量控制等。且CB与PE进行交互时,基于s-tag(service VLAN tag,业务VLAN标签)识别相应的端口,进而实现对端口的控制和配置。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在虚拟化应用中,如果服务器上使用不支持PE功能的虚拟交换机,或者服务器机架上存在不支持PE功能的普通刀片交换机,这样CB就会无法感知到每个VM(Virtual Machine,虚拟机)的虚拟端口,进而无法很好地对网络中的虚拟端口进行控制和管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换机端口扩展的方法及装置,从而实现对网络中端口的控制和管理。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交换机端口扩展的方法,包括:
获得未被控制桥接设备感知的端口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
向控制桥接设备申请一个新的端口识别标签;
保存所述未被控制桥接设备感知的端口的MAC地址与申请到的端口识别标签的值的对应关系。
一种交换机端口扩展的装置,包括:
端口发现模块,用于获得未被控制桥接设备感知的端口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触发标签申请模块工作;
标签申请模块,用于向控制桥接设备申请一个新的端口识别标签;
对应关系存储模块,用于保存所述未被控制桥接设备感知的端口的MAC地址与申请到的端口识别标签的值的对应关系。
由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交换机端口扩展的装置在感知到有未被CB感知的端口启动后,为该端口向CB申请一个端口识别标签,并保存这个端口识别标签的值与虚拟端口的MAC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使得CB能够通过该装置间接感知并控制网络中的每个端口,提高了E-VLAN Bridge架构的网络的集中管理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373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