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器件、驱动显示器件的方法和电子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37472.2 | 申请日: | 2010-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38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丰村直史;内野胜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2 | 分类号: | G09G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周少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器件 驱动 方法 电子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自发光元件(如有机EL(电致发光)元件)的显示器件、驱动该显示器件的方法、以及具有这样的显示器件的电子单元。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器件的领域,发展并且正在商用化使用电流驱动型的光学元件(例如,有机EL元件)作为发光元件的显示器件(有机EL显示器件),该电流驱动型的光学元件的发光亮度水平根据流动的电流值改变。
有机EL元件是不同于液晶元件等的自发光元件。结果,在有机EL显示器件中,不需要光源(背光)。与要求光源的液晶显示器件相比,图像的可见度更高,功耗更低,并且元件的响应更快。
作为驱动有机EL显示器件的方法,像驱动液晶显示器件的方法一样,存在简单(无源)矩阵方法和有源矩阵方法。尽管结构简单,但是前一种方法具有难以实现大尺寸和高分辨率显示器件的问题。结果,目前积极发展作为后一种方法的有源矩阵方法。在该方法中,通过在为每个有机EL元件提供的驱动电路中提供的有源元件(一般地,TFT(薄膜晶体管)),控制在为像素布置的有机EL元件中流动的电流。
通常已知有机EL元件的电流-电压(I-V)特征随着时间经过而劣化。在用于电流驱动有机EL元件的像素电路中,当有机EL元件的I-V特性随着时间改变时,在驱动晶体管中流动的电流值改变。结果,在有机EL元件本身中流动的电流值也改变,并且发光亮度水平也因此改变。
存在这样的情况,其中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Vth和迁移率μ随着时间变化,或者由于制造工艺的变化而在各像素之间变化。在各像素之间阈值电压Vth和迁移率μ变化的情况下,各像素之间在驱动晶体管中流动的电流值变化。结果,即使当相同的电压施加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时,有机EL元件的发光亮度水平也变化,并且屏幕的均匀性劣化。
结果,存在这样的建议:即使当有机EL元件的I-V特性随着时间改变、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Vth和迁移率μ随着时间变化或者在各像素之间变化时,也维持有机EL元件的发光亮度水平恒定,而不受变化的影响。具体地,提出一种显示器件,其具有补偿有机EL元件的I-V特性的波动的功能以及校正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Vth或迁移率μ的波动的功能(例如,参见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2008-33193)。
发明内容
目前,在平板显示器的市场中,使用液晶显示器件的液晶电视的份额正在增加。更低的价格以及更大和更薄的屏幕促进了消费者的意愿。因此,为了促进每个使用有机EL显示器件的有机EL电视的销售,重要的是实现更低的价格(更低成本)。
作为措施,例如,考虑用于驱动像素的外围电路中的成本降低。外围电路包括用于提供视频信号到每个像素的数据驱动器。数据驱动器的输出灰度级水平的数目通常设为10比特灰度级(1024灰度级水平)。如果减少输出灰度级水平的数目,则降低了成本。然而,在简单减少输出灰度级水平的数目的情况下,显示画面质量劣化。
为了解决该劣化,通过将数据驱动器的输出灰度级水平的数目减少到例如8比特灰度级(256灰度级水平)并且通过例如2比特(4灰度级水平)内插8比特灰度级中的灰度级,表示(expression)最终增加到10比特灰度级。
具体地,通过在施加视频信号电压到像素之前施加用于预定灰度级内插的信号电压(下文中,简称为灰度级内插电压),执行灰度级内插。具体地,用于视频信号电压的灰度级内插电压在多个电压值上变化,并且用灰度级内插电压的电压值执行视频信号电压的灰度级内插。以下,将描述通过施加灰度级内插电压然后施加视频信号电压来执行像素驱动的两步驱动方法。
然而,在两步驱动方法中,因为对于视频信号电压的一个电压值,灰度级内插电压必须在多个电压值上变化,所以在灰度级内插电压中改变的电压值的范围趋向依赖于视频信号电压的电压值变化。当灰度级内插电压的电压值范围在每个视频信号电压的电压值中变化时,在外围电路中必须额外提供存储器,并且其导致成本的增加。
因此,希望提供一种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实现更高画面质量的显示器件、驱动该显示器件的方法、以及电子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公司,未经索尼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374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