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形漏水报警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37592.2 | 申请日: | 2010-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343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杨海鹏;刘忠辉;牛群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8B21/18 | 分类号: | G08B2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300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形 漏水 报警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形漏水报警装置,应用于水下密封设备中对漏水状态检测报警,属于报警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下密封设备(如:水下航行器等)往往需要随时检测是否有漏水的情况发生,目前密封部件漏水报警装置一般是在密封体的最底端安装两个有一定绝缘间隔的导电片,导电片分别连通漏水报警电路的两极。这种结构存在的缺陷是导电片及漏水报警电路在水下密封设备内部装配困难,而且密封设备在水中姿态发生前后俯仰或左右偏转时,导电片的位置有时不在水下密封设备的最底端,贻误报警时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环形漏水报警装置,可解决水下密封设备在水中姿态改变时且常规漏水报警装置不在水下密封设备的最底端,漏水报警装置不能及时发出漏水警报的缺陷。
一种环形漏水报警装置,包括漏水报警座和两根裸铜导线,外围设备为报警电路和水下密封设备;其中漏水报警座由绝缘材料加工成与水下密封设备内腔形状一致的环形基座,漏水报警座的外圆周上有两道平行的环形凹槽,两根裸铜导线分别绕装在漏水报警座的环形凹槽内,两根裸铜导线的一端各自固定在两道环形凹槽内,另一端从环形凹槽穿过漏水报警座引出分别连通漏水报警电路的两极;两套环形漏水报警装置的漏水报警座分别套装在水下密封设备前后两端的内腔中,漏水报警座与水下密封设备的内腔的接触面略有间隙。漏水报警座采用塑性较好的绝缘材料如尼龙制成。
工作原理:当水下密封设备漏水时,水进入水下密封设备腔体内的最底端,由于水下密封设备的前后两端都装有环形漏水报警装置,无论此时水下密封设备在水下的姿态是前后俯仰或是左右偏转状态,漏入腔体内的水同时浸没两根裸铜导线,使其间电流导通,报警电路形成回路,随即产生漏水报警信号。
有益效果:本发明结构简单、容易装配,并且无论水下密封设备在水中姿态如何改变,缠绕在漏水报警座上的裸铜导线总能保持在密封体的最底端,使之能及时检测漏水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环形漏水报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漏水报警座、2-裸铜导线、3-水下密封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最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环形漏水报警装置,包括漏水报警座1和两根裸铜导线2,外围设备为报警电路和水下密封设备3;其中漏水报警座1由绝缘材料加工成与水下密封设备3内腔形状一致的环形基座,漏水报警座1的外圆周上有两道平行的环形凹槽,两根裸铜导线2分别绕装在漏水报警座1的环形凹槽内,两根裸铜导线2的一端各自固定在两道环形凹槽内,另一端从环形凹槽穿过漏水报警座2引出分别连通漏水报警电路的两极;两套环形漏水报警装置的漏水报警座2分别套装在水下密封3设备前后两端的内腔中,漏水报警座2与水下密封设备3的内腔的接触面略有间隙。漏水报警座2采用塑性较好的绝缘材料如尼龙制成。
工作原理:当水下密封设备3漏水时,水进入水下密封设备3腔体内的最底端,由于水下密封设备3的前后两端都装有环形漏水报警装置,无论此时水下密封设备3在水下的姿态是前后俯仰或是左右偏转状态,漏入腔体内的水同时浸没两根裸铜导线2,使其间电流导通,报警电路形成回路,随即产生漏水报警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375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炉煤气干法除尘系统
- 下一篇:一种门禁控制方法与门禁控制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