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37759.5 | 申请日: | 2010-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97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周威寰;张嘉伟;彭建铭;何湘吟;吴纮纮;涂佳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张燕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电子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支撑功能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普遍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各类的辅助产品也对应地发展。举例来说,为了可便利地操作电子设备或观看电子设备的屏幕,使用者往往利用外接式脚架来立起电子设备。然而,由于外接式脚架需使用者额外地携带,因此,使用者往往可能在携带的过程中遗失外接式脚架。此外,部分的外接式脚架常因体积过大或重量过重,而造成使用者在携带上的不便。虽然目前尚有些脚架直接地配置在电子设备上,以便于使用者携带,然而,此一类型的脚架与电子设备在组设时的零组件数量多,且组设方式复杂。如此一来,电子设备的零组件的成本高,且制造组装相当地费时。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便于携带及使用的支撑结构,乃为相关业者努力的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通过支撑结构来提供支撑的功能。另外,干涉结构与支撑结构的组设方式相当简单,以在便于使用者携带及使用的前提下,降低制造成本且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壳件、一基座、一干涉结构及一支撑结构。壳件具有一第一贯口。基座配置于壳件的内表面上,且具有一第二贯口。干涉结构具有一本体及一干涉部。本体固定于基座上。干涉部自本体延伸至第二贯口。支撑结构可转动地耦接于壳件,以支撑壳件或位于壳件的外表面上。支撑结构具有一止挡部。止挡部适于穿过第一贯口及第二贯口。当支撑结构相对于壳件转动时,止挡部推抵干涉部。
本发明的功效在于,本发明揭示的电子装置,是通过止挡部与干涉部之间的干涉量来在支撑结构相对于壳体转动时让使用者感受到段落感。另外,在支撑结构收合于壳体的外表面的凹槽内时,第一磁性吸附件与第二磁性吸附件通过磁力的方式来相互吸引,以稳固地收合支撑结构。再者,在支撑结构相对于壳体展开时,干涉部阻挡止挡部任意地往回移动,以让支撑结构可维持支撑的状态。此外,由于组设零件少,且组设方式简单,因此,本发明的电子装置的制造及人力成本可减少,以有效地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A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支撑结构于收合时的示意图;
图1B绘示图1A中的电子装置的支撑结构于展开时的示意图;
图2A绘示图1A中的电子装置的爆炸图;
图2B绘示图2A中的电子装置于组设时的局部示意图;
图3A及图3B绘示图1A中的电子装置的支撑结构于作动时的局部示意图;
图4绘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电子装置
110:壳件
110r:凹槽
110rs:侧壁
110s1:内表面
110s2:外表面
110p:第一贯口
120:基座
120p:第二贯口
130:干涉结构
131:本体
133、233:干涉部
133a1、233a1:第一弯折结构
133a2、233a2:第二弯折结构
140:支撑结构
141:支撑本体
142:枢接结构
142e:边缘
143、243:止挡部
151:第一磁性吸附件
152:第二磁性吸附件
160:转轴
270:套管
D1、D2:方向
S、S’: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请参照图1A及图1B、图2A及图2B,图1A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支撑结构于收合时的示意图,图1B绘示图1A中的电子装置的支撑结构于展开时的示意图,图2A绘示图1A中的电子装置的爆炸图,且图2B绘示图2A中的电子装置于组设时的局部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可例如是电子相框、平板计算机或扩充系统(docking system)。电子装置100包括壳件110、基座120、干涉结构130及支撑结构1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377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