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火炬台顶升机构用弧形架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37789.6 | 申请日: | 2010-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930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倪湘凝 | 申请(专利权)人: | 倪湘凝 |
主分类号: | B66F11/00 | 分类号: | B66F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9 浙江省杭州市上***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火炬 台顶升 机构 弧形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型运动会开幕时的庆典仪式中使用的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点火仪式的火炬台顶升机构用的弧形架。
(二)背景技术
在奥运会诞生24年后的比利时安特卫普第7届奥运会上,首次出现了奥运会主火炬点燃仪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进步,火炬点燃仪式也随着时代发展向前演绎,成为大型运动会开幕式上的一大亮点。而作为承载火炬台的设备,无论其形式、结构、功能与观感,虽然曾在往届运动会上展现过不同的风采和水平,但却不能满足新一届体育盛会开幕式的要求。因此,不断开拓创新,采用新技术、新结构、使之符合时代要求是火炬台载体发展的必由之路。
广州亚运会是将在中国举办的第二次国际性体育赛事,作为本届亚运会开幕式的核心设备之一,在举世瞩目的开幕仪式中,展现东方魅力和世界体育精神的火炬台顶升过程,将由本发明--火炬台自动顶升机构用弧形架辅助实施完成。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大型运动会开幕式上使用的火炬台自动顶升机构用弧形架,为此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火炬台顶升机构用弧形架,包括有本体,所述本体一端设有与铰接组件配合的第一耳座,所述本体另一端的底部安装有轮轴,轮轴两端分别设有承重轮,所述轮轴中段还固接有两个锥形导向的圆盘,所述两圆盘沿轮轴中心对称布置。
所述第一耳座为两个,对称布置在本体一端的两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托举火炬盆的凸台通过拱形顶升起,而拱形顶由数个弧形架构成,弧形架上设有轮轴,牵引车上的拉钩与轮轴的中段搭配牵引,既简化了结构,又使其受力均匀;2、当牵引车的拉钩接近轮轴时,轮轴上的锥形圆盘有利于和拉钩的居中对位,并能约束弧形架在地面的横向自由度,牵拉弧形架沿导轨移动直至到设定位置而形成拱形顶,结构简单、稳定性好;3、弧形架因构架实体巨大而与凸台采用原始分解的结构,分解结构便于存储、运输,弧形架在非使用状态可较少占用空间,节约用地;4、弧形架需要使用时,首先运输到场地,再通过铰接装置与凸台连接一体,操作简单、方便;5、拱形顶通过牵引将火炬盆缓缓升起,温文而雅中隐含东方巨人无穷力量,在举世瞩目中顶天立地,充分展现恢弘大气,壮美雄伟的场景。
(四)附图说明
图1为火炬台自动顶升机构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2为火炬台自动顶升机构连接弧形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火炬台自动顶升机构牵引弧形架展开的临界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火炬台自动顶升机构展开后的整体示意图;
图5为火炬台自动顶升机构地坑内结构示意图;
图6为火炬台自动顶升机构伸缩筒的大筒结构示意图;
图7为火炬台自动顶升机构伸缩筒的中筒结构示意图;
图8为火炬台自动顶升机构伸缩筒的小筒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弧形架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牵引车与弧形架的配合侧视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10,一种火炬台自动顶升机构,包括固接有火炬盆1的凸台2、伸缩筒和拱形顶,所述拱形顶由弧形架3对称组成,所述弧形架的一端可拆卸地铰接安装在凸台侧面,另一端连接在牵引车4上;所述伸缩筒由孔径递减的大筒51、中筒52和小筒53组成,初始状态的伸缩筒全部位于地坑中,凸台搁置在小筒上;
所述弧形架包括有本体,所述本体一端设有与铰接组件配合的第一耳座301,所述本体另一端的底部安装有轮轴601,轮轴两端分别设有承重轮78,所述轮轴中段还固接有两个锥形导向的圆盘602,所述两圆盘沿轮轴中心对称布置。所述第一耳座为两个,对称布置在本体一端的两侧。
还包括有驱使牵引车移动使弧形架向上拱起的车牵引装置、驱使伸缩筒伸缩的筒牵引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倪湘凝,未经倪湘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377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筒状磁环电机转子
- 下一篇:用于金属基底的半水性剥离和清洁制剂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