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口径镍基合金薄壁管材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38462.0 | 申请日: | 2010-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32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郭胜利;李德富;彭海健;郭青苗;杜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B21C37/06 | 分类号: | B21C37/06;B21C23/02;C22F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耿小强 |
地址: | 10008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口径 合金 薄壁 管材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口径镍基合金薄壁管材的制备方法,属于管材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镍基合金管材具有良好的抗高温腐蚀性能、抗氧化性能及优良的抗腐蚀性能,大口径镍基合金薄壁管材主要应用于航空、化工、核能装置等领域。大口径镍基合金薄壁管材的制备难度较大,传统生产大口径镍基合金薄壁管材的方法主要有①镍基合金锻造棒+机加工(打孔和车削)的方法加工,该方法材料利用率极低,浪费严重,②离心铸造+旋压工艺制备大口径镍基合金薄壁管材,该方法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已成功用于Hastelloy系合金大口径镍基合金薄壁管材的加工,由于离心铸造工艺固有的特性,不适用于制备合金元素比重差异较大材料的管坯,使得该方法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对现有技术文献的检索发现,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0410100466.5]公开了一种锻造棒热穿孔+冷加工(冷轧或冷拔)工艺加工Inconel690合金管材,适合于高温变形抗力相对较低的镍基合金,且由于热穿孔固有的变形特点,难以保证管坯的质量,该专利主要用于小口径Inconel690管材的加工。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02144977.5]公开了锻造棒+机加工(打孔)+冷加工(冷旋或冷轧)工艺加工高温合金管材。该工艺需要中心钻孔,材料利用率低,适合于中等口径管材的加工。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镍原料的消费量逐年增加,但我国能源匮乏,镍资源短缺,国产镍原料供应紧张,镍原料依赖进口的程度日益增大。合理利用镍资源,极大限度的减少镍原料的浪费,提高材料利用率,有助于减缓我国镍资源紧张的局面。镍产品的制备加工过程中提高材料利用率、节约原料是减少镍资源浪费的关键环节之一。本专利提出了采用锻棒热反挤压+旋压工艺制备大口径镍基合金薄壁管材的新方法,该方法的材料利用率高、节约原料、成本低,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对现有技术文献的检索发现,采用离心铸造+旋压工艺制备大口径镍基合金(Hastelloy系合金)薄壁管材的方法已有报道,涉及采用锻棒热反挤压+旋压工艺制备大口径镍基合金薄壁管材的报道尚未见公开,本发明不受合金元素比重的限制,适用范围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材料利用率高,低成本大口径镍基合金薄壁管材的加工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口径镍基合金薄壁管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镍基合金锻造棒材机加工后,预热到150℃~280℃,喷涂高温防氧化玻璃润滑剂,随后加热到1000℃~1250℃,保温1h~2h,覆涂玻璃润滑粉;
(2)挤压模、挤压筒、挤压杆预热到450℃~550℃,润滑剂为汽缸油+石墨+二硫化钼;
(3)将步骤(1)所得的锻造棒材(作为管材锭坯)放入预热的挤压模和挤压筒中,进行挤压,得到管材;
(4)将步骤(3)所得的管材的内外表面打磨处理后,多道次冷旋压减径、减壁,进行中间热处理;
(5)然后进行成品热处理、酸洗和清洗,得到成品管材。
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镍基合金为变形镍基合金,如Monel系合金和Inconel系合金等。
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锻造棒材的直径为Φ110mm~Φ550mm。
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挤压模、挤压杆和挤压筒的材料为Inconel718高温合金。
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挤压的挤压比为2~12,挤压速度为25mm/s~60mms。挤压比优选3~11,挤压速度优选25mm/s~50mms。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冷旋压的第一道次减薄率为20%~25%,其他道次减薄率为25%~30%;中间热处理为退火或固溶处理,中间热处理的变形量为50%~75%,中间热处理的温度为750℃~1200℃,保温1h~2h,冷却方式为水冷、气冷、空冷或炉冷。
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冷旋压成品前两道次旋压的进给比为0.5mm/n~0.7mm/n,其他道次的进给比为0.8mm/n~1.5mm/n。
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的成品热处理为退火或固溶+时效处理,成品退火温度为900℃~1100℃,根据用户要求,成品固溶+时效处理选择标准热处理制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未经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384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前后带扭杆的汽车悬挂装置
- 下一篇:直立式插接件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