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干粉物料的溶解配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38477.7 | 申请日: | 2010-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726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柳忠宝;金忠;甘文仲 | 申请(专利权)人: | 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5/20 | 分类号: | B01F5/20;B01F1/00;B01F3/12;B01F15/00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田玉兰 |
地址: | 7309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干粉 物料 溶解 配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化工、食品、制药等行业工序性配制加料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干粉物料的溶解配制装置。
背景技术 以冶金行业湿法炼锌中,干粉物料—絮凝剂的溶解配制工序及装置为例来说明。絮凝剂是湿法炼锌行业常用的锌浸出工序添加剂,主要起沉降固液分离作用。如果锌浸出絮凝剂(聚丙烯酰胺)溶解与配制效果不好,会直接影响到锌浸出系统中浸、一段、二段、予中和、沉矾五个工序的正常生产,导致五大工序的浓密沉降设备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上清泛渣现象严重。在矿浆沉清的过程中,浓密沉降池没有上清区与沉降区,大量的渣浆由上一个工序带入下一个工序,底渣不能够及时排出。因此,一方面使中上清的产量与质量得不到保障,而且渣处理系统的两渣含锌回收率更趋恶化。另一方面因大量的渣浆在系统内部循环,使设备负载增大,设备运行隐患增多,降低系统开车率,影响产能。
在湿法炼锌行业内通常采用人工配制加料方式(如图1所示),采用的装置为:在浆化槽5的上方设有一配置槽2,配置槽2的上方人工撒料1,配置槽2的底部出料管4的管口设有塞口3。配置加料时,首先在0.8m3的配制槽2内注满水,再将絮凝剂用手工撒料1的方式均匀撒入配制槽2内进行溶解,拔出塞口3使其通过出料管4进入浆化槽5内,完成配制加料过程。传统人工配制加料方式采用间断配制、间断加料模式。由于整个配制过程中没有搅拌、人工撒料不均匀,使絮凝剂溶解不均匀,结块严重,长期淤积形成黏胶状物体。人工配制导致的后果是:a、制备工序工作效率低,絮凝剂的使用效率低,加入量大(平均每班加入125kg),浪费严重。b、黏胶状物体堵塞槽体出口及管线,经常清理槽体管线,增加劳动强度,并影响系统开车。c、由于经常掏槽检修,使絮凝剂配置岗位附近存有大量的浆化液体且非常粘滑,岗位人员在检修和操作过程中多次摔倒,存在安全隐患。d、由于絮凝剂的加入量过大,导致后续过滤、净化工序性生产产生障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效率高、操作简单、加料均匀、可充分溶解、料量合理,能够确保后续工序正常生产的干粉物料的溶解配制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干粉物料的溶解配制装置,包括配制池、料斗及其喷料装置,所述的配制池包括配制外池和配制内池,配制内池的上半部分嵌套在配制外池内,配制内池的下半部分向下方延伸,进水管沿配制内池下方延伸部分径向切线接入与配制内池连通,配制外池的底部通过出料管通向浆化槽;所述的料斗置于配制内池的上方,料斗下方出料口设有喷料装置,喷料装置包括螺旋喷嘴阀和喇叭喷料嘴,螺旋喷嘴阀包括进料口、阀体和出料口,螺旋喷嘴阀的进料口与料斗下方出料口连接,螺旋喷嘴阀的颈部设有阀芯手柄接口,阀体阀芯下方阀腔内壁设计有螺旋槽,阀壁沿螺旋槽切向外接风管,阀体底部的出料口与喇叭喷料嘴相连。
所述的配制内池的内壁设计有导流叶片或阻力板,以进一步增加配制内池的自搅拌效果。
所述的配制外池的底部出料管管口设有合页筛网。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干粉物料的溶解配制装置,采用螺旋喷嘴阀使干粉絮凝剂在阀体内进行旋转,通过喇叭喷料嘴以雾状的形式喷入配置内池中,同时配置内池中的水由底部旋转、泛花,水流旋转与雾状絮凝剂的旋转方向相反,雾化后的絮凝剂因颗粒小、喷洒均匀,浸入水中后容易溶解,由配置内池溶解稀释后流入外池再进一步进行溶解。从而解决了人工配制时存在的问题和对生产工艺的影响,实现了效率、质量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功效提高了四倍,絮凝剂用量减少了四分之一,每年可降低成本一百万元以上,从根本上改变了絮凝剂配制的作业状态,工序生产的效果非常明显。加料方式上实现了从人工撒料配制到自动喷料配制的转变,具有效率高、操作简单、加料均匀、可充分溶解、料量合理等优点,降低了岗位工在配制和检修过程中的劳动强度,缩短了溶解配置时间,简化了工作程序,改善了工作环境,消除了安全隐患,同时也为后续工序的正常生产创造了条件。
附图说明 图1为人工配制加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溶解配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螺旋喷嘴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配制内池内壁阻力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溶解配制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384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