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即食性腊制食品火锅的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539435.5 申请日: 2010-11-11
公开(公告)号: CN101999697A 公开(公告)日: 2011-04-06
发明(设计)人: 易开泰;廖全斌 申请(专利权)人: 廖全斌
主分类号: A23L1/318 分类号: A23L1/318;A23L1/314;A23L1/304
代理公司: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代理人: 成钢
地址: 443002 湖北省宜昌***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食性 食品 火锅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即食性食品的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即食性罐装腊制食品火锅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腊制食品是一种区域性、季节性食品,其风味独特,烹调方式及种类丰富,特别是腊肉火锅,因其鲜美的汤汁而广泛为人们所喜爱。人们一般是将腊肉买回家自己加工,但腊制食品食用前的处理及烹调比较复杂,烹饪时间较长,特别是酒店餐馆,上菜时间较长,这不仅与高节奏的现实生活相矛盾,而且使其他非产区域人们的食用受到影响。目前,有人将腊制食品加工成熟食,经过包装后上市销售,使非产区的人们能够享受到这一传统食品的美味。但是,这些食品都为干制食品,不能让人们享受到腊制食品鲜美的汤汁。而腊肉火锅鲜美的汤汁即可满足人们这一需求。食品的加工与所用水的水质有密切的关系,而不同地方的水质差别较大,一般都是用自来水烹制,因此对食品的风味有较大的影响。一般厂家都是将食品加工成熟食后再装罐(袋),这样就不可避免造成食品的二次染菌,其保质效果会大打折扣。食品的保质期与灭菌效率有关,一般是进行高温灭菌,熟食进行高温灭菌,对食品中营养物质会产生二次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即食性腊制食品火锅的制备方法,本方法克服克服了现有腊制食品需食用时临时加工的缺陷,扩大了腊制食品的食用时间和地域,也克服了腊制熟食品没有汤汁的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即食腊制食品火锅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调味料准备:以重量份计,将味素0.05~0.5、生姜3~10、花椒0.5~5、桂皮1~5、茴香0.1~1、辣椒0~10切块混合均匀;

(2)腊制品准备:将各种腊制品洗净,分割成规则的小块;

(3)腊制品火锅制备:以重量份计,将4.65-21.5份调料混合,用包裹物包装成调料包,与100份腊制品装入包装罐,向罐中加入混合物重量1.5-5倍的水,封罐后焖煮至食物五成熟,再加温灭菌,食物全熟,冷却后贴上标签得到即食性罐装腊制食品火锅。

所述的腊制品选用腊蹄膀、腊羊肉、腊排骨、腊猪肉或腊鸡或腊鸭。

所用水为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微量元素的天然优质矿泉水,水中含硒0.04mg/L,锌0.37 mg/L,锂0.28 mg/L,锶0.31 mg/L。

所述焖煮时间为30~90分钟。

所述焖煮温度为80℃~100℃。

所述灭菌温度为180~250℃。

所述的包裹物为棉质白布或者医用纱布。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能给腊制品产区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2)保质期长达12个月,延长了食用季节,可以销往世界各地,即开即食(也可以加热后再食用),方便快捷;

(3)采用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微量元素(硒0.04mg/L,锌0.37 mg/L,锂0.28 mg/L,锶0.31 mg/L等)的优质天然矿泉水烹制,口感甘醇,风味独特;

(4)按不同口味加入调料,满足不同口味人们的需求;

(5)将调料做成调料包烹制,食用时更方便;

(6)将火锅材料装罐后再烹煮,避免了因装罐对熟食的二次染菌;

(7)将火锅材料装罐后先焖煮至五成熟,在灭菌过程中至食物全熟,这样就避免了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二次破坏,保质效果更好。

具体实施方式

调味料准备:

调味料配方一:

将味素0.05Kg、生姜3Kg、花椒0.53Kg、桂皮1Kg、茴香0.1Kg混合均匀得到调味料。

调味料配方二:

将味素0.06Kg、生姜3.5 Kg、花椒0.6 Kg、桂皮1.2 Kg、茴香0.2 Kg 、辣椒0.8 Kg混合均匀得到调味料。

调味料配方三:

将味素0.2 Kg、生姜5 Kg、花椒1.2 Kg 、桂皮1.6 Kg、茴香0.3 Kg、辣椒3 Kg混合均匀得到调味料。

调味料配方四:

将味素0..3 Kg、生姜6 Kg、花椒3 Kg、桂皮4 Kg 、茴香0.6 Kg 、辣椒4 Kg 混合均匀得到调料。

调味料配方五:

将味素0.5 Kg、生姜10 Kg、花椒5 Kg、桂皮5 Kg、茴香1 Kg、辣椒10 Kg混合后得到调味料。

即食性腊制食品火锅制备: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全斌,未经廖全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394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