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桉树皮制浆及造纸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40158.X | 申请日: | 2010-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113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梁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锋 |
主分类号: | D21B1/34 | 分类号: | D21B1/34;D21C3/02;D21D1/2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浚雄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44254 | 代理人: | 周永强 |
地址: | 51065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桉树 皮制浆 造纸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造纸领域,尤其是利用桉树皮造纸的方法。
背景技术
造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目前世界上造纸的主要原料:(1)木材;(2)草本植物;(3)废纸回收。木材是造纸最主要和最优质材料,木材制浆最常用的方法是(a)机械磨浆法;(b)半化学磨浆法;(c)化学磨浆法,都存在能耗大或污染物排放量大等缺点,使造纸成本较高,环境压力极大;草本植物制浆成本低,但纤维质量差,排污物多,是目前国内压的品种;废纸回收具有经济、环保和节约资源等优点,但也存在着资源收集、分类、分输及使用诸多困难,需在社会习惯和环保立法等方面的不断完善,以增加其回收率和利用水平。
桉树皮是近年来随国家材纸一体化,大量种植速生桉而产生的新型林产废弃物,一直无法有效利用,很多大量使用桉树的企业,产生大量桉树皮,为消耗桉树皮,减少环境压力,不得不改造锅炉,把热值不高,干燥很难的桉树皮燃烧处理。
据研究,桉树皮与其他树皮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1)集中程度高,易于利用;(2)树皮结构松散,采用简单的碱处理等方法,即很容易疏解、磨浆;(3)树皮本身木材废弃物,成本低,来源广;(4)桉树皮为木本材料,纤维质量好。桉树皮具有良好的发展前途,因此,如何合理的利用桉树皮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桉树皮造纸的方法,合理利用作为废料的桉树皮,减少其对环境的压力;以桉树皮为原料配合现有的各种纸浆生产不同的纸,用途广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利用桉树皮制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树皮去除杂质、破碎;
2)对破碎的树皮进行碱处理;
3)将碱处理后的树皮进行磨浆,成为树皮纤维纸浆。
作为优选,破碎树皮后用60℃~100℃热水浸提树皮颗粒,去除树皮内可溶物。
作为优选,树皮纤维纸浆再经过蒸煮、漂白成为无色纸浆。
一种利用桉树皮造纸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树皮去除杂质、破碎;
2)对破碎的树皮进行碱处理;
3)将碱处理后的树皮进行磨浆,成为树皮纤维纸浆;
4)将树皮纤维纸浆与再生纸浆或商品纸浆混合得到混合纸浆;
5)混合纸浆进行纸页抄造,脱水压榨干燥,最后整理成纸。
作为优选,破碎树皮后用60℃~100℃热水浸提树皮颗粒,去除树皮内可溶物。
作为优选,树皮被破碎成丝状或片状。
作为优选,碱处理过后的树皮进行高浓磨,形成浓度为5-35%的粗纸浆;再进行盘磨成树皮纤维纸浆。
作为优选,树皮纤维纸浆再经过蒸煮、漂白成为无色纸浆。
作为优选,将树皮纤维纸浆与再生纸浆按体积比(0.1~1):1混合得到混合纸浆。
作为优选,将树皮纤维纸浆与商品纸浆按体积比(0.1~1):1混合得到混合纸浆。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1、新资源利用:利用林产废弃物,化废为宝,创造新工艺,开发新资源;
2、本发明工艺实用可行,一般的造纸厂、纤维制造厂都可进行;
3、环保友好:使用污染环境的林产废弃物,减少环境污染;
4、农民增收:林业工人、农民通过出售树皮增加收入;
5、本发明生产出优质浆材,成本低,能使生产企业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造纸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以尾叶桉树皮进行造纸利用分析说明,利用尾叶桉树皮制造瓦楞纸的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1)树皮去除杂质,然后破碎成丝状,破碎树皮后用60℃热水浸提树皮颗粒,去除树皮内可溶物;
2)对破碎的树皮进行碱处理;
3)碱处理过后的树皮进行高浓磨,形成浓度为5%的粗纸浆;再进行盘磨成树皮纤维纸浆;
4)将树皮纤维纸浆与再生纸浆按体积比0.1:1混合得到混合纸浆;
5)混合纸浆进行纸页抄造,脱水压榨干燥,最后整理成纸。
利用桉树皮制造瓦楞纸的分析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锋,未经梁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401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