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式脉搏体温监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40162.6 | 申请日: | 2010-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998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骆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1 | 分类号: | A61B5/01;A61B5/02;H04W84/1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许方 |
地址: | 21001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脉搏 体温 监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监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对人体的脉搏和体温进行实时监测的便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逐渐增强。人体健康情况往往可以通过外在的体征表现出来,例如心率(脉搏频率)、体温等,可以通过监测这些体征来辅助判断身体的健康情况、运动强度是否过大等。目前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此类监测装置。但现有的此类装置大多数是将体征测量模块和监控模块通过有线数据传输方式连接在一起,导致使用范围小,且整个装置体积重量大、不易携带。
一件申请号为200620014434.8,名称为“以蓝牙耳机监控心跳运动的装置”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日为2006-8-30,授权公告日为2007-10-3)就公开了这样一种装置,该装置包括可测量耳部脉搏跳动的心跳侦测模块、接收心跳侦测模块信号的运算控制单元、蓝牙模块以及远程监控终端。该实用新型将测量部分与监控部分分开,并利用蓝牙无线通信技术进行两者之间的数据传输,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使用范围小、不易携带的问题;但其缺点在于蓝牙耳机难以很好的贴合耳部脉搏跳动位置,在进行高强度运动时容易脱落。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件名称为“一种脉搏测量装置”的实用新型(申请号为200620014481.2,申请日为2006.9.1,授权公告日为2007-11-28)公开了一种脉搏测量装置,该装置包括脉搏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蓝牙收发模块以及蓝牙手机;脉搏传感器根据脉搏波动输出原始脉冲,信号处理电路对脉搏传感器输出的原始脉冲进行处理,并把处理结果通过蓝牙收发模块发送给蓝牙手机,以及通过蓝牙收发模块接收来自蓝牙手机的指令。该实用新型同样利用蓝牙技术解决了运动受限和数据远传的问题,但由于使用的是51系列单片机和蓝牙通信技术,功耗较高,使用电池供电续航时间短。
上述两种体征监测装置虽然使用蓝牙无线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便携带、使用范围小的问题,但由于蓝牙无线技术的能耗仍不理想,因此使用电池时续航时间较短。而且这两种装置仅具有脉搏测量的作用,不能同时监测体温,也不具备心率超限报警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能耗较高、使用电池续航时间短的问题,提供一种低能耗、长航时的便携式脉搏体温监测装置。
本发明的思路是通过使用Zigbee技术来达到上述目的。Zigbee是一种新兴的低成本、低功耗、低速率、极低复杂度、组网能力强的双向无线通信技术。在低耗电待机模式下,2节5号干电池可支持1个Zigbee节点工作6~24个月,甚至更长,这是Zigbee的突出优势。相比较,蓝牙能工作数周,WiFi仅可工作数小时。并且Zigbee通过大幅简化协议(不到蓝牙的1/10),降低了对通信控制器的要求,而且ZigBee免协议专利费。
具体而言,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式脉搏体温监测装置,包括体征测量模块、无线收发模块以及远程监测终
端,体征测量模块将测量到的人体体征信息转化为电信号,通过无线收发模块传输给远程监控终端,并通过无线收发模块接收远程监控终端发出的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收发模块为Zigbee模块。
其中,所述体征测量模块包括脉搏传感器、体温传感器、脉搏信号调理电路、体温信号调理电路、微控制单元;脉搏传感器、体温传感器分别通过脉搏信号调理电路、体温信号调理电路与微处理器连接,微处理器与无线收发模块连接。
为了防止该装置在高强度运动时脱落,可以将所述体征测量模块和无线收发模块集成于一个壳体内,该壳体固定于松紧可调的腕带上。
本发明的便携式脉搏体温监测装置,采用Zigbee模块替换现有技术中的蓝牙模块,降低了整个装置的能耗,提高了续航时间;并在体征测量模块中加入了体温测量的功能,扩大了监测范围;而且通过将体征测量模块和无线收发模块集成于一个固定于松紧可调的腕带上的壳体内,解决了在高强度运动时容易脱落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便携式脉搏体温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便携式脉搏体温监测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3是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便携式脉搏体温监测装置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401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数字眼科超声生物显微镜
- 下一篇:一种智能化红外热图成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