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自动水泥基材料干湿循环试验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40684.6 | 申请日: | 2010-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66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欧忠文;周俊龙;陈乔;刘明星;陈云;蒲滕;陈寒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忠文 |
主分类号: | G01N33/38 | 分类号: | G01N33/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1311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水泥 基材 干湿 循环 试验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材料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水泥基材料的干湿循环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对水工混凝土和海工混凝土而言,考察干湿交替循环条件下混凝土的耐久性都是非常必要的。无论是科研还是工程检测都涉及这方面的大量试验。从网上搜索、文献资料和调研结果看,干湿交替条件下的混凝土耐久性试验,均是通过人工操作来完成的,没有全自动试验机来完成混凝土的干湿循环条件下的耐久性检测评定试验。由于混凝土干湿循环试验周期较长(1天往往只能完成1-2个周期),需要循环试验的周期数多(少则数百次,多则上千次),所以完成1次完整的干湿循环试验检测评价往往需要花费数月,甚至数十月时间,在加上以往的人工操作十分麻烦、受外界因素影响大、试验误差较大,试验数据的可信性与准确性也会受到一定程度地影响。在此情况下,要单纯靠人工来全部完成水泥基材料干湿循环试验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劳动强度大。一个试件有2.5-5.0Kg,每天取上取下、取进取出上百个试件,劳动强度大。
二是效率低。由于水泥基材料干湿循环耐久性评价时间要求严格,往往需要专人定时倒取试件,十分麻烦,造成人工成本高,工作效率低。
三是试件经多次人工转移,容易毁损。在倒取试件时,容易因碰撞造成试件缺角缺边,对试验造成严重影响。
四是误差大,试件可比性差。人工造作随机性大,很难保证同一试件不同端面的试验同条件性,更难保证不同试件的试验同条件性,最终造成试件可比性差,试验误差大,很难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鉴于现有混凝土干湿循环试验现状和其应用的普遍性,特提出全自动干湿循环试验机的研究开发。该试验机的发明,解决了水泥基材料干湿循环耐久性人工评价劳动强度高、试验效率低、试件容易毁损、试验误差大等弊端,由于其设计理念先进、运行稳定性好、自动化程度高、适应性强等优点,必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水泥基材料干湿循环试验装置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全自动水泥基材料干湿循环试验机,使干湿循环试验方法更科学,所得试验数据精确度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不同尺寸、形状的各种水泥基材料试件的干湿循环试验。
这种全自动水泥基材料干湿循环试验机是由干湿循环工作室、水箱、电热鼓风柜、微电脑自动控制器、自控配电柜、电热管、温度控制器、ph值控制器等部分组成,其中干湿循环工作室采用保温密闭设计,用以放置水泥基材料试件,并提供干湿循环环境。干湿循环工作室顶部设有可转动的圆盘,该圆盘内部装有1个大齿轮和多个小齿轮,彼此相互咬合,通过干湿循环工作室外部的电机带动,使小齿轮随圆盘的公转而自转,每个小齿轮与一组可拆卸组装的挂件相连,利用挂件可固定各种水泥基材料试件,因此试件在随小齿轮自转的同时跟随圆盘公转,保证了试件各个测试面与工作室内介质均匀接触,保证工作室内试验环境的均一性。
全自动水泥基材料干湿循环试验机各组件协同工作,使试验机具有以下功能:
①干湿循环时间、干燥温度、介质温度、循环次数等,可根据试验需要随意设定,自动控制。
②可自动补水或其他介质,为长时间自动运行创造了条件。
③试验机配有多套挂具,可根据需要可选择试件的几何尺寸。
④试验机设计了介质恒温装置,避免了环境温度对评价试验的影响。
⑤试验机通过设计挂具盘的公转和挂具的自转,对干燥热空气进行搅动,以及通过合理的布风和合理的出风,保证了试验机工作室温度的均一性和试件不同端面受风的一致性,使处于工作室不同部分的试件始终能在同条件下进行实验。并提高了热风利用效率。
⑥试验机设计了热风循环利用装置,降低了能耗。
⑦试验机即可用于混凝土干湿循环耐久性评价,又可用于砂浆的干湿循环耐久性评价。
⑧试验机配有PH值自动控制器,工作室及容器均用高防腐不锈钢制成,因此,可根据需要,选择水、盐水、人工海水、海水、酸性介质、碱性介质、硫酸盐介质或多其他介质做评价介质,并实现酸碱度及盐度的自动调节。
⑨可适时观察试验机运行参数和试件变化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忠文,未经欧忠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406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