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鞋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40773.0 | 申请日: | 2010-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720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吴荣光;张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荣光 |
主分类号: | A43B13/18 | 分类号: | A43B1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21 | 代理人: | 董琪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鞋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鞋子的减震设计领域,具体说是一种鞋底。
背景技术
现有的鞋子的减震设计着重于在鞋跟部设置减震装置或减震结构,走路或运动时,脚跟部的压力经过鞋跟部设置的减震装置或减震结构后,压力得到分散,以减轻脚部运动时的负荷。但是,现有的减震装置或减震结构结构较复杂,压力分散不均,减震效果不够理想,有些减震装置或减震结构还存在自身张力、拉力、韧性不够,使用寿命短的缺陷,给使用者带来了不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底,结构简单,减震效果好,中部的定型片通过左右两侧的波浪形的弹力条将压力传导给鞋跟部的减震单元,减震单元通过顶部的拱形结构将压力一分为二后,向整个后跟部分散,减轻了脚部运动时的负荷,减轻了脚跟的压力,使走路或运动更轻松。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鞋底,其特征在于,鞋底1包括:脚掌段鞋底52、足弓段鞋底53和鞋跟部鞋底55,
减震装置43,设于鞋跟部鞋底55的上表面,
作为中底的定型片42覆盖在脚掌段鞋底52、足弓段鞋底53和减震装置43上,
所述减震装置43包括四个材质为TPU的拱形减震单元,
四个拱形减震单元两个为一组分别设置在鞋跟部鞋底55上表面的内外两侧,
前侧拱形减震单元2包括一体成型的前减震单元拱形顶壁21、前减震单元底壁22,所述前减震单元拱形顶壁21的两端与前减震单元底壁22的两端连接,
后侧拱形减震单元3包括一体成型的后减震单元拱形顶壁23、后减震单元底壁24,所述后减震单元拱形顶壁23的两端与后减震单元底壁24的两端连接,
两个波浪形的弹性条11,分别设置在鞋跟部鞋底55的内外两侧,且弹性条11覆盖在前侧拱形减震单元2、后侧拱形减震单元3和鞋跟部鞋底55上表面上,
弹性条11的前端位于足弓处,
两个弹性条11上表面的外侧均设有折边12,折边12与定型片42的侧面粘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折边12上端为波浪形,与弹性条11的波浪形状适配。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鞋跟部鞋底55的后部向上翘起形成防水段鞋底56,
鞋跟部鞋底55的前部向上翘起形成足弓连接段鞋底54,
脚掌段鞋底52的前部向上翘起形成脚尖防水段鞋底51。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脚尖防水段鞋底51的上表面的前端设有一凹槽41。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前减震单元拱形顶壁21、前减震单元底壁22间形成前侧减震空腔31;后减震单元拱形顶壁23、后减震单元底壁24间形成后侧减震空腔32。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前减震单元拱形顶壁21的高度为8~10mm,后减震单元拱形顶壁23的高度为8~10mm。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前减震单元拱形顶壁21的高度小于后减震单元拱形顶壁23的高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前减震单元底壁22的长度为25~29mm,后减震单元底壁24的长度为25~29mm。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前减震单元底壁22的长度小于后减震单元底壁24的长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前侧拱形减震单元2和后侧拱形减震单元3的宽度为20mm。
本发明所述的鞋底,结构简单,减震效果好,中部的定型片通过左右两侧的波浪形的弹力条将压力传导给鞋跟部的减震单元,减震单元通过顶部的拱形结构将压力一分为二后,向整个后跟部分散,减轻了脚部运动时的负荷,减轻了脚跟的压力,使走路或运动更轻松。
附图说明
本发明有如下附图:
图1鞋跟部鞋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2鞋跟部鞋底的剖视示意图,
图3鞋底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所述的鞋底,可以用作跑鞋、篮球鞋等运动型鞋子的鞋底,亦可以用作皮鞋、旅游鞋等鞋子的鞋底,其特征在于:鞋底1包括:脚掌段鞋底52、足弓段鞋底53和鞋跟部鞋底55,
减震装置43,设于鞋跟部鞋底55的上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荣光,未经吴荣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407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跳网络中的健壮编码
- 下一篇:干扰检测及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