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90℃高阻燃聚乙烯护套料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42711.3 | 申请日: | 2010-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21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解洪俊;周春云;王秋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宝源高新电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7/06 | 分类号: | C08L27/06;C08K13/02;C08K5/12;C08K3/26;C08K5/09;C08K3/38;C08K3/22;C08K5/13;C08K3/04;H01B3/44;H01B7/295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2 | 代理人: | 许必元 |
地址: | 225800 江苏省扬州市宝***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90 阻燃 聚乙烯 护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电线电缆的塑料,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线电缆用软聚氯乙烯塑料,作为聚氯乙烯软制品的一大类,已大量生产,但随着电线电缆工业的迅速发展,对电缆料制品的使用条件越来越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良好的耐热等级,优异的产品阻燃及抗老化性能、优异的电绝缘性能、及高耐压等级,提高了电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拓宽了产品的应用范围,增加了电缆对恶劣环境的生存能力,延长了电缆的使用寿命,提高了产品的集约化程度。特别是轮船、航空等工作中,由于其特殊性,对于电线电缆的阻燃性能有着严格的要求。高氧指数阻燃电缆料的需求越来越大,该品种在国外早已问世,国内在部分生产厂家和科研单位都在对此产品进行探讨,但由于老化性能、阻燃性能和工艺性能都不稳定,特别是电缆外观既无光泽,又有难以塑化的颗粒,致使该产品质量不过关,目前主要以靠进口来满足电缆厂的需求,针对这种情况,又基于发展民族工业及市场需求考虑,开发研制90℃高阻燃聚乙烯护套料尤为迫切和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电线电缆用聚氯乙烯中添加阻燃剂和改性剂,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优良的耐压和阻燃性能的新型的90℃高阻燃聚乙烯护套料。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90℃高阻燃聚乙烯护套料,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份的物质制备而成:
成分 重量份
PVC树脂 100份
DOP 20-30份
增塑剂A 25-35份
填充剂 20-30份
稳定剂 8-10份
润滑剂 0.5-2份
阻燃剂 10-20份
抗老化剂 2-3份。
所述的增塑剂A为TOTM。
所述的填充剂为超细高白碳酸钙。
所述的稳定剂为钙锌复合稳定剂。
所述的润滑剂为硬脂酸或石蜡,或为硬脂酸和石蜡的混合物。
所述的阻燃剂为硼酸锌或三氧化二锑或双酚A,或为硼酸锌或三氧化二锑或双酚A的混合物。
所述的抗老化剂为高色素碳黑或中等耐磨碳黑,或为高色素碳黑和中等耐磨碳黑的混合物。
本发明配方配比科学合理,将配方组分经塑料高混机混合,挤塑机塑化造粒,该护套料塑化良好,性能稳定,具有很好的阻燃性能和良好的耐热性能、及加工性能。再经电线电缆厂二次加工成电线电缆产品,具有优异的耐热性、机械强度,耐应力开裂、阻燃、耐热变形、耐压等综合性能,线缆长期工作温度能达90℃。产品既保持了PVC护层级电缆料特性同时又具有的优异电绝缘性能及阻燃性能。采用环保型阻燃剂、稳定剂等,铅、镉含量低,符合线缆绿色环保。具有良好的机械物理性能、电气性能、高阻燃及极佳的挤出加工性能,做成电线后表面平滑、平整,各项性能达到规定技术要求。挤出产品表面光滑、平整、色泽均匀,并且成品粒料无焦烧粒料、表面颗粒等现象。本产品可广泛应用于高阻燃电缆的生产制造,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环保无污染,保护生产人员的身体健康。该产品主要的物理机械及电气性能技术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使本发明的优点更为明显。实施例仅为帮助理解本发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权利要求书中体现。实施例中:增塑剂A为TOTM,填充剂为超细高白碳酸钙,稳定剂为钙锌复合稳定剂,润滑剂为硬脂酸或石蜡,或为硬脂酸和石蜡的混合物,阻燃剂为硼酸锌或三氧化二锑或双酚A,或为硼酸锌或三氧化二锑或双酚A的混合物,抗老化剂为高色素碳黑或中等耐磨碳黑,或为高色素碳黑和中等耐磨碳黑的混合物。将每一实施例的全部组分经塑料高混机混合,挤塑机塑化造粒后,再经电线电缆厂二次加工成90℃高阻燃聚氯乙烯护套料。
实施例1
成分 重量份
PVC树脂 100份
DOP 20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宝源高新电工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宝源高新电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427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