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容式储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43363.1 | 申请日: | 2010-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743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萧小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索垠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4/08 | 分类号: | H01G4/08;H01G4/232;H01G4/30 |
代理公司: | 无锡互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6 | 代理人: | 王爱伟 |
地址: | 214125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容 式储能 电池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电容式储能电池,其包括介电材料、在介电材料内平行间隔交叉排列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夹持于介电材料两侧的第一封装导体以及第二封装导体;所述第一封装导体与第一电极的一端相连作为电池的正极,第二封装导体与第二电极的一端相连作为电池的负极,其中所述介电材料为钛酸盐纳米粉体加工形成的介电薄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式储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钛酸盐纳米粉体为钛酸钡纳米粉体、钛酸锶纳米粉体或钛酸锶钡纳米粉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式储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钛酸盐纳米粉体为掺杂稀土形成的稀土参杂钛酸钡纳米粉体、稀土参杂钛酸锶纳米粉体或稀土参杂钛酸锶钡纳米粉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式储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介电材料为相互叠加的若干层介电薄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式储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装导体和第二封装导体为相对的半开口框形,其自两侧卡扣于介电材料与电极材料两侧,所述电极材料的末端与封装导体的内表面接触形成电池的正负极。
6.一种电容式储能电池介电材料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电容式储能电池包括介电材料、在介电材料内平行间隔交叉排列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夹持于介电材料两侧的第一封装导体以及第二封装导体;所述第一封装导体与第一电极的一端相连作为电池的正极,第二封装导体与第二电极的一端相连作为电池的负极;所述方法包括:
制备高纯度钛酸盐纳米粉体;
对前述纳米粉体进行纳米颗粒分级处理,获得粉体粒径均匀分布的上述纳米粉体;
经过高纯薄膜制备工艺将前述纳米粉体制成介电薄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容式储能电池介电材料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形成高纯度钛酸盐纳米粉体的步骤中,所述钛酸盐纳米粉体为钛酸钡纳米粉体、钛酸锶纳米粉体或钛酸锶钡纳米粉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容式储能电池介电材料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形成高纯度钛酸盐纳米粉体的步骤中,所述钛酸盐纳米粉体为参杂稀土形成的稀土参杂钛酸钡纳米粉体、稀土参杂钛酸锶纳米粉体或稀土参杂钛酸锶钡纳米粉体。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容式储能电池介电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介电材料为相互叠加的若干层介电薄膜。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容式储能电池介电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式储能电池的第一封装导体和第二封装导体为相对的半开口框形,其自两侧卡扣于介电材料与电极材料两侧,所述电极材料的末端与封装导体的内表面接触形成电池的正负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索垠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索垠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4336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力变压器状态评估装置
- 下一篇:加热炉用的刚玉、金属复合滑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