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塑料中的爽滑脱膜微珠母料的组成及加工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43546.3 | 申请日: | 2010-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309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衣庆晖;丛卫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剑徽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K9/12 | 分类号: | C08K9/12;C08K5/101;C08L101/00;C08L8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94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塑料 中的 滑脱 珠母 组成 加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所应用的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爽滑脱膜微珠母料的组成和加工工艺,作为功能性微珠母料应用于塑料制品当中,具有分散性好、相容性好、爽滑脱膜效果明显,同时具有用量少、无毒、无粉尘等功能及特点,广泛应用于电器、电子包装材料、食品包装领域、注塑制品、吹膜塑料制品当中。
背景技术
爽滑脱膜微珠母料概念来源于彩色色砂的制造与应用,色砂与传统母料相比以添加量少、分散均匀、使用方便、成本低等诸多优点已经被应用厂家所看好,应用领域也在不断在扩大。
爽滑脱膜微珠母料技术领先,至今为止还没发现有类似产品报道。国内应用较好的PET(聚酯)片材爽滑母料大多为进口产品,主要为瑞士SUKANO公司产品占据市场,国内还没有比较好的相同产品可以与之竞争。
爽滑脱膜微殊母料与爽滑母粒相比有效成分更高、分散性更好、使用更方便、成本低、生产效率提升明显等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分子材料与另外几种有机材料的组成及加工工艺,同时保证在制品生产过程中有效的析出到材料表面并形成隔离膜,达到爽滑脱膜的效果,同时不影响材料各项性能。
发明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一种应用于塑料中的爽滑脱膜微珠母料的组成,包括载体和脱膜剂;所述载体为棕榈蜡,所述脱膜剂为硬脂酸酯和硅酮粉;按重量份数计,棕榈蜡10-20份;硬脂酸酯60份;硅酮粉20-30份。
本发明中,所述载体和所述硅酮粉按8∶1或9∶1的比例混配。
本发明中,所述载体为非聚合物棕榈蜡。
本发明同时还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塑料中的爽滑脱膜微珠母料的加工工艺,将作为载体材料的棕榈蜡投入反应釜中加热升温至140℃,搅拌同时加入硬酯酸酯、硅酮粉以及分散剂,其转速为500-800rpm,搅拌分散均匀后造粒,造粒温度控制在100-160℃,造粒塔选用高度8-10米。
本发明中,所述爽滑脱膜微珠母料为球状,直径在0.5-1.0mm之间。
本发明中,所述分散剂为丙烯酸钠。
本发明中,温度控制在120℃搅拌分散30分钟,降温至110℃造粒。
本发明中,温度控制在160℃搅拌分散30分钟,降温至150℃造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特殊载体加以有机低分子量脱膜剂和有机物高分子量脱膜剂并用结合的方式,通过分散造粒制造而成,本发明针对不同材料、用途及工艺要求,可制成不同体系的品种,适用面广,同时也可制成塑料注塑、挤出、吹膜等不同工艺要求的产品。
2,本发明关键技术为载体和脱膜剂的选择及配比,产品熔点分为100℃、120℃、140℃等指标范围。本发明提高了爽滑脱膜剂选择范围及应用领域,到目前此技术及工艺未见文献报道。
3,本发明主要是爽滑脱膜剂的选型与配伍,爽滑脱膜微珠母料能够在制品中发挥其效果,同时不影响材料本身的性能。
4,本发明使用反应釜混合,载体与脱膜剂有效的混合并均匀分散,独特的造粒技术使爽滑脱膜母料控制在直径0.5-1.0mm球状状态,具有非常好的流动性和分散性,在使用时无粉尘,无污染,运输、储运、使用方便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应用于爽滑脱膜微珠母料的加工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
本发明所述应用于塑料中的爽滑脱膜微珠母料的组成,包括载体和脱膜剂;所述载体为棕榈蜡,所述脱膜剂为硬脂酸酯和硅酮粉;按重量份数计,棕榈蜡10-20份;硬脂酸酯60份;硅酮粉20-30份。
其中,所述载体和所述硅酮粉按8∶1或9∶1的比例混配。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应用于塑料中的爽滑脱膜微珠母料的加工工艺,将棕榈蜡为载体,按配比组分加入低分子脱膜剂、高分子脱膜剂、分散剂,升温加热到140℃,搅拌并分散,造粒分选至成品。
具体点,将作为载体材料的棕榈蜡投入反应釜中加热升温至140℃,搅拌同时加入硬酯酸酯、硅酮粉以及分散剂,其转速为500-800rpm,搅拌分散均匀后造粒,造粒温度控制在100-160℃,造粒塔选用高度8-10米。
以下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对该加工工艺流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步骤一:配方设计
A:棕榈蜡 20千克
B:硬酯酸酯 60千克
C:硅酮粉 20千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剑徽塑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剑徽塑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435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