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筷子和使筷子重复使用的隔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44377.5 | 申请日: | 2010-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998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陶志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陶志铭 |
主分类号: | A47G21/10 | 分类号: | A47G21/10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陈左 |
地址: | 650051 云南省昆明市北京***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筷子 重复使用 隔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用餐的筷子和使筷子重复使用的隔离方法。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一次性筷子由于克服了筷子重复使用中遇到的诸如清洗、消毒不好可能传播疾病的不足,满足了用餐大众对饮食卫生安全的基本心理需求,因而大受欢迎。但是,由于其“一次性”造成了有限可贵的林、竹、木等自然资源的快速大量消耗,给生态环境带来威胁。一方面,一次性筷子实在是用不起了,另一方面,重复使用的筷子,入你口出他嘴,让人难以接受,还存在有消毒卫生难度大,存在传播病菌的隐患。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申请人在CN200820081032.9中提出了解决方案,但实际使用中发现诸如一次性卫生套与筷子长度相同时,用后筷与套分离不方便等缺点,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使用的后序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筷子和使筷子重复使用的隔离方法,通过一次性卫生封头和卫生套包裹筷体,隔离唾液、食物汁液与筷子的直接接触,既能有效地使筷子得到重复使用,又能解决一次性筷子的大量耗材问题,还解决了重复使用的筷子可能传播病菌的问题。节能降耗,环保低碳。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筷子和使筷子重复使用的隔离方法,其特征在于:由筷子的用餐端到手握端,沿长度方向制有两个与筷体对应部位外形相同的台阶,两个台阶相连着,第一台阶比第二台阶深,两个台阶的深度之和≤0.8毫米;第一台阶上套装有一个与其表面紧密贴合、具有一定刚性并可替换的一次性卫生封头,该卫生封头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壁厚等于第一台阶与第二台阶的深度之差,长度与第一台阶的长度相等;在第二台阶上套装有一个与其表面相匹配的柔性软质或者具有一定刚性的一次性卫生套,该卫生套的壁厚等于第二台阶的径向深度,长度是第一台阶与第二台阶的长度之和,该卫生套的两端开口,一端为筷子出入端,便于筷体插入与拨出,另一端延伸包裹到一次性卫生封头上并与卫生封头的封闭端处于同一平面。
所述第一台阶的长度0.5~10厘米,第一台阶套上一次性卫生封头后,卫生封头的封闭端是筷子的用餐端头、开口端与第二台阶的接合处平滑无坎。
所述的筷子用餐端与一次性卫生封头的外表面紧密贴合、一次性卫生封头的外表面又与一次性卫生套内壁紧密贴合组成一次性卫生套封闭的用餐端。
所述的筷体为圆柱体、方柱体、矩形柱体;或者是圆锥柱体形状、方锥柱体形状、矩锥形柱体;或者是用餐端为圆柱体或圆锥柱体形状,手握端为方柱体形状。
所述的筷子的两个台阶的总长度小于等于筷长,主要采用3种长度:
总长度小于筷长1~4厘米,方便手捏筷尾使筷、套分离;
总长度等于筷长,筷体上只有一个卫生封头用台阶,即第二台阶深度为零的情形;
总长度为筷长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即两个台阶都在用餐一端,手握端及其余部分无需用卫生套隔离;总长度在6厘米以上10厘米以下,不仅卫生封头与卫生套组合使用,也可只用卫生封头,6厘米以下的只用卫生封头。
所述的筷子不仅可以采用竹木制作,也采用硬质无毒塑料、轻金属材料例如铝合金及其它无毒材料。不仅可以制作成实心材料的,还能用空心材料制成,例如厚壁空心塑料硬质管材料,薄壁空心铝管材等。
所述一次性卫生封头的外形与筷体对应部位外形相同,长度0.5~10厘米。
所述的一次性卫生封头采用具有一定刚性的食品级或医用级无毒塑料或者食品级、医用级纸塑复合材料或者薄壁轻金属材料制作。
所述的一次性卫生套为有缝管或无缝管式结构,采用有缝管结构的,其接缝处采用食品级或医用级粘接剂粘接,或者采用冷热压工艺制成。
所述的一次性卫生套为柔性软质或者具有一定刚性的材料制作,柔性软质的一次卫生套,采用食品级或医用级塑料软薄膜或者食品级或医用级纸塑复合软质材料制作。具有一定刚性的卫生套,采用食品级医用级塑料有一定刚性的薄膜或者食品级医用级纸塑复合具有一定刚性的材料制作。
所述的筷子被一次性卫生封头封住用餐端头,卫生封头和筷子被一次性卫生套罩压住,确保了筷子被包裹被隔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陶志铭,未经陶志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443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