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性能长寿命硅银电池正负极板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44402.X | 申请日: | 2010-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84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陈清利;周来英;庄素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清利;周来英;庄素青 |
主分类号: | H01M4/14 | 分类号: | H01M4/14;H01M4/68;H01M4/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1000 山东省高密市密水***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性能 寿命 电池 正负 极板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能蓄电池领域,更具体涉及高能蓄电池正负极极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为提高铅酸电池的容量和寿命,相对于普通型铅酸电池,人们开发了各种配方及结构的蓄电池用板栅和极板膏添加剂,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铅酸蓄电池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运用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例如:铅锡锑合金板栅,就大大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现在普遍使用的免维护铅酸电池最主要的板栅材料是铅钙合金,由于铅钙合金的析氢过电位较铅锑合金高约200mV,这样气体在其上的析出量就大大减少,从而满足电池免维护的性能需求。但是,铅钙合金板栅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表面易形成一层导电性差的钝化膜,严重阻止电池正常充放电进行,使电池过早失效。关于钝化膜的形成机理、结构和性质,在这方面许多研究者已做了大量工作。为了改善钝化膜的导电性问题,许多添加剂被加入到合金中,锡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添加剂,锡的加入明显改善了腐蚀膜的导电性,但是锡不能彻底改善膜的导电性,而且合金制造过程也相对复杂;其后人们又发明了铅锡钙铝合金板栅,进一步解决电池使用过程的干涸问题,更有效地延氏了电池的使用寿命。近年来又出现了诸有机板栅和极板,但虽有沦述,产品还未在市场中广泛运用。含金量最高的有机基板双极铅酸电池至今不能量产的原因在于:(1)电池组间无法密封,由于电解液在充放电过程中的蠕动性,使得电池组间的电解液导通,电池失效;(2)充放电过程中的高电位,使得有机基板很快被氧化分解;(3)电池活性物质与有机基板的长时期依附;(4)有机极板的导电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发明人经过多年研究,提出了可解决电池失水问题、提高电池循环性能的高性能长寿命硅银电池正负极板。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性能长寿命硅银电池正负极板,包括正负板珊,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负板珊材料为Pb-Ag-Ca-Ce合金。
所述Pb-Ag-Ca-Ce合金中,以重量计,Pb含量为98.6%~99.8%,Ag含量为0.08%~0.12%,Ca含量为0.05~0.075%,Ce含量为0.003%~0.005%
在所述正负板珊上还涂有氧化铅粉活膏,所述氧化铅粉活膏采用碳纤维作为添加剂。
所述碳纤维粒径为100-150nm,织成厚度为0.1-0.18mm网。
所述氧化铅粉活膏中粒径为0.1-0.5mm的氧化铅粉和粒径为0.8-1.2mm的氧化铅粉含量比为4∶0.5~1.5,优选为4∶1
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极板的制备方法,在所述正负板珊上还涂有氧化铅粉活膏,所述氧化铅粉活膏在80-95℃下进行双面涂板,保证产品的平整度。。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长效耐腐蚀、低电阻新型合金正负板栅,根本上解决了电池失水的问题。铈金属是表面活性类元素,结晶时,它吸附富集在晶界表面上和晶界的边缘部上,从而降低了晶体长大时的表面能,降低形成临界尺寸的晶核所需要的功,从而急剧增多结晶,使晶粒细化,使得在制作铅合金板栅的过程中,使晶格更加致密,采用金相显微镜和电镜扫描观察Pb-Ag-Ca-Ce合金的微观组纵形态,用显微硬度仪测试合金的硬度,研究铈对铅合金微观结构及合金硬度的影响;应用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法和阴极极化曲线来分析铈的添加对Pb-AG-Ca合金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铈能细化铅合金晶粒,薄化晶界,减少晶体缺陷,能提高铅合金的硬度,降低整体腐蚀速度和腐蚀的危害性,提高铅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增大电池的循环寿命,增加了合金的塑性和强度;铈和银的加入抑制了铅钙合金中导性差的二价铅的生长,改善了膜的导电性,从而提高了电池的深循环能,同时由于银的加入大大提高了膜的导电性能,从根本上解决了极板身的内阻大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碳纤维做氧化铅粉活膏添加剂,碳纤维在氧化铅粉活膏中具有架支撑作用,由于其有良好的导电性,受热膨胀性较差,并有耐强酸强腐蚀的特性,大大提高了极板自身的耐腐蚀能力,同时增加了导电能;由于采用了纳米级碳纤维材料做网架,大大提高了铅粉的附着能力,避免了电池在装配和使用过程中脱粉问题,从而保持电池的容量,避免了大量铅粉沉积产生的微短路现象。同样由于纳米碳纤维的存在,大大提高了孔隙比表面积,确保了极板的深度化学反应效果,从而提高了,各单极板的电容量,从根本上解决了极板表面电流分布不均的问题;由于碳纤维极性共价键作用提高了铅粉的结合力,保证了极板的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清利;周来英;庄素青,未经陈清利;周来英;庄素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4440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创新型震动漂浮自产自供电力智控电动汽车
- 下一篇:动力切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