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针车压下摆定位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44801.6 | 申请日: | 2010-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407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发明(设计)人: | 杨宗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青田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5B35/12 | 分类号: | D05B35/12;D05B29/0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23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针车 压下 定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位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双针车压下摆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缝纫机是用一根或多根缝纫线,在缝料上形成一种或多种线迹,使一层或多层缝料交织或缝合起来的机器。缝纫机能缝制棉、麻、丝、毛、人造纤维等织物和皮革、塑料、纸张等制品,缝出的线迹整齐美观、平整牢固,缝纫速度快、使用简便。但是现阶段若是对衣物进行缝合,则是通过人员将需要缝合的衣物至于压脚下,并移动衣物,缝合的时候人员需要非常仔细,才能做到衣物缝合较为整齐且一致,这样的缝合需要人员将衣物进行定位,若是对于生产同一批的衣物而言,衣物的定位会因为工作人员的因素产生规格不一致从而导致次品的现象,如何解决这种现象,已成为服装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定位衣物的双针车压下摆定位装置。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针车压下摆定位装置,它包括缝纫机本体、滑动套设于所述缝纫机本体一端底部的连杆上的针线部、与所述连杆的端部相固定连接的压脚以及载物台,所述压脚和载物台上分别设有与所述针线部相对应的漏孔以及针槽,位于所述针槽的一端的载物台上还设有下摆定位板,相邻所述针槽的下摆定位板的一端形成有向另一端翻折的翻折部,所述翻折部与所述下摆定位板形成弯钩。
优选地,所述翻折部与所述下摆定位板水平设置。
优选地,所述下摆定位板的另一端通过胶带设于所述载物台上。
优选地,位于所述压脚的一侧还固定设有辅助压杆,所述辅助压杆的底部向一侧形成有与所述压脚相平行的延伸部,且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压脚的上方。
优选地,靠近所述下摆定位板的压脚的一端向斜上方形成有弧度。
优选地,所述针线部上设有两根上下交替配合运动的针,所述针依次穿入所述漏孔以及针槽中。
优选地,所述针槽由复数根连接杆垂直交错而成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不难看出本发明双针车压下摆定位装置通过下摆定位板一端形成有的弯钩将衣物定位,从而使得人员在缝合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衣物缝合规格不一的现象,且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双针车压下摆定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中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
1-缝纫机本体;11-连杆;2-针线部;21-针;3-压脚;31-漏孔;4-载物台;41-针槽;5-下摆定位板;51-翻折部;52-辅助压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见附图1、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双针车压下摆定位装置,它包括缝纫机本体1、滑动套设于缝纫机本体1一端底部的连杆11上的针线部2、与连杆11的端部相固定连接的压脚3以及载物台4,压脚3和载物台4上分别设有与针线部2相对应的漏孔31以及针槽41,位于针槽41的一端的载物台4上还设有下摆定位板5,相邻针槽41的下摆定位板5的一端形成有向另一端翻折的翻折部51,本实施例中的翻折部51与下摆定位板5水平设置形成弯钩,实施过程中,则将衣物的边缘置于弯钩内。
其中,下摆定位板5的另一端通过胶带设于载物台4上,若是下摆定位板5设计的距离不符合实际操作,则只需撕掉胶带,再将下摆定位板5粘于规划好的载物台4上即可。
为了使得进入压脚3下端的衣物能平整,则位于压脚3的一侧还固定设有辅助压杆52,辅助压杆52的底部向一侧形成有与压脚3相平行的延伸部,且延伸部位于压脚3的上方,这样能进一步的定位那些未压入压脚3下的衣物。
为了使得待缝合的衣物能平滑的置于压脚3下的载物台4上,则靠近下摆定位板5的压脚3的一端向斜上方形成有弧度。
这里的针线部2上设有两根上下交替配合运动的针21,针21依次穿入漏孔31以及针槽41中,可对衣物进行缝合,且针槽41由复数根连接杆垂直交错而成。
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青田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青田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448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水产品储养池
- 下一篇:扩散仿色显像彩色织锦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