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绕组并联式单相感应电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45633.2 | 申请日: | 2010-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58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王秀和;裴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K17/08 | 分类号: | H02K17/08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250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绕组 并联 单相 感应 电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机,尤其涉及一种定子采用三绕组并联式单相感应电动机。
背景技术
单相感应电动机只需要单相交流电源供电,广泛应用于工农业、交通、医疗设备以及家用电器等方面,然而,与同容量三相感应电动机相比较,单相感应电动机体积大、效率低。其主要原因在于单相电机气隙磁场严重不对称,负序磁场含量高,造成能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单相感应电动机气隙磁场对称,提出了一种三绕组并联式单相感应电动机,它对单相感应电动机定子绕组采用三绕组并联式的联结方式,使该单相感应电动机在额定负载下运行时,气隙磁场接近对称,具有与同容量三相感应电动机相近的效率和更高的功率因数,且体积小、重量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三绕组并联式单相感应电动机,它包括机壳,在机壳内安装定子,转轴上安装转子,所述定子绕组分为三个空间依次相差120°的A、B、C三相,其中B、C相分别与各自的电容串联,A相与C相并联后再与B相反向并联构成复合并联支路,连接到单相电源。
所述机壳两端设有端盖,在机壳内部设有风扇。
所述两个电容安装机壳内或机壳外。
本发明的三绕组并联式单相感应电动机包括机壳,其内安装轴,在机壳内安装定子,在轴上安装转子,所述转子采用结构简单、可靠的鼠笼型转子,电机定子上有三相对称绕组,采用特殊接法,与两个电容器联接,所述机壳的两端设有端盖,内部有风扇。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三绕组并联式单相感应电动机,其定子三相绕组的六个出线头与两个电容器联结方式为:A相绕组构成支路1;B相绕组和电容I串联构成支路2;C相绕组和电容II串联构成支路3;将支路1和支路3并联后再和支路2反向并联构成复合并联支路,连接到单相电源。基本工作原理如下:以A相绕组中电流为基准,B相绕组中电流的相位滞后,C相绕组中电流的相位超前,因此,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移相电容,使得三相绕组中的电流基本对称,从而使得电机实现接近对称运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独特,接线方式简单、可靠;与普通单相感应电动机相比,可以有效减小铁心尺寸,降低成本;提高电机的效率和功率因数,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电机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定子绕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定子接线示意图。
其中1-轴承,2-后端盖,3-转轴,4-出线盒,5-定子铁心,6-吊攀,7-转子,8-定子绕组,9-机座,10-前端盖,11-风罩,12-风扇,13-定子A相绕组,14-定子B相绕组,15-电容器I,16-电容器II,17-定子C相绕组,18-单相交流电源,19-定子A相绕组的两个出线端,20-定子B相绕组的两个出线端,21-定子C相绕组的两个出线端,22-单相交流电源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图2、图3中,三绕组并联式单相感应电动机包括机壳,机壳两端设有前端盖10和后端盖2,前端盖10处设有风罩11,风罩11内安装风扇12。
在后端盖2和前端盖10上设有轴承1,转轴3安装在轴承1上。鼠笼型转子7安装在转轴3上,并与定子铁心5配合。在机壳上还设有吊攀6。定子铁心5上设有定子绕组8,定子绕组8与出线盒4连接。前端盖10与风罩11间设有机座9。
本发明中,定子绕组8为三相绕组,接线方式为:定子A相绕组13构成支路I;定子B相绕组14和电容I15串联构成支路II;定子C相绕组17和电容II16串联构成支路III;将支路I和支路III并联后再和支路II反向并联构成复合并联支路,连接到单相交流电源18。
图3中,19为定子A相绕组的两个出线端,20为定子B相绕组的两个出线端,21为定子C相绕组的两个出线端,22为单相交流电源端子。
基本工作原理如下:以定子A相绕组13中电流为基准,定子B相绕组14中电流的相位滞后,定子C相绕组17中电流的相位超前,因此,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移相电容,使得三相绕组中的电流基本对称,从而使得电机实现接近对称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456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