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油直喷喷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46443.2 | 申请日: | 2010-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33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龙美彪;李成校;涂选举;周文华;黄民备;欧阳玲湘 | 申请(专利权)人: | 亚新科南岳(衡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51/06 | 分类号: | F02M5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1007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油 直喷 喷油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油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技术领域,特别适用于缸内汽油直喷发动机(GDI)燃油供应的汽油直喷喷油器。
背景技术
目前,奥迪、奔驰、福特、大众、日产、马自达、三菱、丰田、本田、雷诺等许多国外公司和研究机构都开发了缸内汽油直喷机(GDI)产品和样机,有资料表明,部分GDI发动机,与传统的进气道喷射(PFI)相比,混合气体不需要经过节气阀,因此能减小节气阀对混合气体产生的气阻,燃油经济性可以提高15%左右,动力输出也增加10%左右。
汽油直喷机在欧洲及日本得到一定规模的使用,美国也正在积极推广。在我国,汽油直喷机的研发和推广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没有自主研发的产品和样机推出,在能源不断稀缺的今天,具备减少耗能的同时又发挥更强的动力的汽油直喷机将会主导我国的汽车市场。
传统的缸外喷射发动机,其燃油是被喷射到进气管当中的,燃烧室与喷射点相距一段距离,在后续的吸入过程中得以与空气混合,再被引入到汽缸当中燃烧,这种传统的设计,势必会造成空气与汽油混合不均匀,并且由于燃烧点与喷射点有一段距离,喷射量不便实现精确控制,进而影响发动机的经济性、动力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缸外喷射发动机所使用的喷油器不足而提供一种适用于缸内汽油直喷发动机(GDI)燃油供应的汽油直喷喷油器。该汽油直喷喷油器直接安装在燃烧室上方,根据需要由吸入空气量由电子精确控制燃油的喷注量,燃油与空气充分雾化混合,实现发动机理想的均质燃烧和分层燃烧模式,极大地提高燃烧效率。同时,由于燃烧充分,可以大幅度减少未燃烧的气体从发动机里排出,从而获得更低的排放,同比其它发动机在相同时间内可以保证完全燃烧更加彻底,在降低油耗的同时提供了迅猛动力。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油直喷喷油器,其直接安装在燃烧室内,包括喷油器总成、针阀部件、油嘴偶件,所述喷油器总成包括滤油部件和电磁阀部件,针阀部件安装在油嘴偶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部件包括一上部与滤油部件连接、下部与油嘴偶件连接的铁芯和从油嘴偶件小端插入与滤油部件连接的电磁铁以及弹簧、弹簧上座,在所述铁芯内设置有一兼做油道的轴向内孔,所述弹簧上座和弹簧安装在所述的轴向内孔中,所述弹簧的上端抵住所述的弹簧上座,弹簧的下端抵住所述针阀部件;在所述油嘴偶件与所述铁芯之间设置有调节针阀部件行程的调整垫块。
本发明的汽油直喷喷油器还包括一包围于电磁铁外围的外壳,该外壳的下部与所述油嘴偶件连接。
本发明各部件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所述滤油部件包括一滤油网支架和滤油网构件,所述滤油网支架内设置有一轴向进油孔,滤油网支架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以限制电磁铁轴向位置的台阶面,所述电磁铁与所述台阶面焊接连接;所述滤油网构件过盈配合压入滤油网支架的轴向进油孔中。
所述针阀部件包括一针阀阀芯、针阀连接杆、钢球、衔铁、针阀挡块、针阀连接套、针阀弹簧,针阀阀芯包括一头部和连于头部下方的杆部,所述头部插入到所述铁芯内的轴向内孔下部中,在所述头部内设置有一轴向的弹簧承纳孔,所述弹簧的下端插入该弹簧承纳孔中,所述杆部内设置有轴向的阀孔,该阀孔与所述弹簧承纳孔相贯通;所述针阀连接杆的上部由所述阀孔的下部插入到所述的阀孔中并与所述杆部固定连接,所述钢球焊接在所述针阀连接杆的底部;所述针阀连接套套在所述杆部的上部并与所述杆部固定连接,所述针阀挡块套在所述针阀连接杆上且固定在杆部上,所述衔铁套在所述杆部上,该衔铁受所述针阀挡块承托,通过调整针阀挡块的位置即可调节所述衔铁的顶面与所述头部的底面之间的间隙;所述针阀弹簧安装在所述针阀连接套内且位于所述针阀挡块与针阀连接套内底面之间;所述针阀连接套套在所述针阀连接杆的上并与所述衔铁固定连接;在所述杆部上设置有与所述阀孔沟通的出油孔。
所述油嘴偶件包括一上部与所述铁芯固定连接的喷油器体和固定安装在喷油器体底部的油嘴,油嘴内设置有台阶孔,所述调整垫块设置在喷油器体顶部与铁芯之间。
所述油嘴偶件还包括一安装在喷油器体下部上的矩形密封圈。所述矩形密封圈为聚四氟乙烯矩形密封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亚新科南岳(衡阳)有限公司,未经亚新科南岳(衡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464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流发电机
- 下一篇:深海立管唇式反向耦合双螺旋叶片式涡激振动抑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