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填充组合物、包括其的半导体装置及该半导体装置的制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46515.3 | 申请日: | 2010-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054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严龙成;文钟太;崔光成;裵贤哲;李宗津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3K35/22 | 分类号: | B23K35/22;B23K35/24;B23K35/36;H01L23/488;H01L21/6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金拟粲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填充 组合 包括 半导体 装置 制法 | ||
1.填充组合物,包含:
包括Cu和/或Ag的第一颗粒;
使所述第一颗粒电连接的第二颗粒;以及
所述第一和第二颗粒分散于其中的包含高分子化合物、硬化剂以及还原剂的树脂,
其中所述硬化剂包括胺和/或酸酐,且所述还原剂包括羧基。
2.权利要求1的填充组合物,其中:
所述第一颗粒占所述组合物的约5体积%~约40体积%;且
所述第二颗粒占所述组合物的约5体积%~约40体积%。
3.权利要求1的填充组合物,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颗粒占所述组合物的约30体积%~约50体积%。
4.权利要求1的填充组合物,其中所述第二颗粒为选自如下的至少一种:Sn、Bi、In、Ag、Pb、Cu、及它们的合金。
5.权利要求1的填充组合物,其中所述第二颗粒为选自如下的至少一种:60Sn/40Bi、52In/48Sn、97In/3Ag、57Bi/42Sn/1Ag、58Bi/42Sn、52Bi/32Pb/16Sn以及96.5Sn/3Ag/0.5Cu。
6.权利要求1的填充组合物,其中所述高分子化合物包括选自如下的至少一种单体:双酚A的二缩水甘油醚(DBEBA)、四缩水甘油基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TGDDM)、其中的异氰酸酯以及双马来酰亚胺。
7.权利要求1的填充组合物,其中所述硬化剂具有为所述高分子化合物的约0.4~约1.2的当量。
8.权利要求1的填充组合物,其中所述硬化剂为选自如下的至少一种:间苯二胺(MPDA)、二氨基二苯基甲烷(DDM)、二氨基二苯基砜(DDS)、甲基纳迪克酸酐(MNA)、十二碳烯基琥珀酸酐(DDSA)、马来酸酐(MA)、琥珀酸酐(SA)、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MTHPA)、六氢邻苯二甲酸酐(HHPA)、四氢邻苯二甲酸酐(THPA)以及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
9.权利要求1的填充组合物,其中所述还原剂以相对于所述树脂重量为小于约10份/100份树脂(phr)的量添加。
10.权利要求1的填充组合物,其中所述还原剂为选自如下的至少一种:戊二酸、苹果酸、壬二酸、松香酸、己二酸、抗坏血酸、丙烯酸和柠檬酸。
11.权利要求1的填充组合物,其中所述第一颗粒的直径为约1μm~30μm,且所述第二颗粒的直径为约5nm~100μm。
12.权利要求1的填充组合物,还包含催化剂和消泡剂。
13.权利要求12的填充组合物,其中所述催化剂以相对于所述树脂重量为小于30份/100份树脂(phr)的量添加。
14.权利要求12的填充组合物,其中所述催化剂为选自如下的至少一种:苄基二甲基胺(BDMA)、三氟化硼单乙基胺络合物(BF3-MEA)、二甲基氨基甲基苯酚(DMP)以及二甲基苯胺(DMBA)。
15.权利要求12的填充组合物,其中所述消泡剂为选自如下的至少一种:丙烯酸酯低聚物、聚乙二醇、甘油酯、聚丙二醇、二甲基硅氧烷、二甲基硅油、磷酸三丁酯以及聚二甲基硅氧烷。
16.半导体装置,包括:
形成有第一导电图案的第一基板;
形成有设置成面向所述第一导电图案的第二导电图案的第二基板;以及
使所述第一和第二导电图案电连接的连接图案,
其中所述连接图案包括填充组合物,所述填充组合物包含包括Cu或Ag的颗粒、焊剂粉、以及所述包括Cu或Ag的颗粒和所述焊剂粉分散于其中的包含高分子化合物、硬化剂和还原剂的树脂;所述硬化剂包括胺和/或酸酐;且所述还原剂包括羧基。
17.权利要求16的半导体装置,其中所述焊剂粉为选自Sn、Bi、In、Ag、Pb、Cu、及它们的合金的至少一种,并且使Cu颗粒电连接。
18.权利要求16的半导体装置,其中:
所述Cu颗粒占所述填充组合物的约5体积%~约40体积%;且
所述焊剂粉占所述填充组合物的约5体积%~约40体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未经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4651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