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炉渣粉生产本体着色浮法玻璃的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46521.9 | 申请日: | 2010-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44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董清世;杨建军;周禾;万军鹏;张麒;肖雷;刘丽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义超薄玻璃(东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C6/08 | 分类号: | C03C6/08;C03C4/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93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炉渣 生产 本体 着色 玻璃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炉渣粉(或者炉渣灰)生产本体着色浮法玻璃的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汽车工业,建筑行业迅猛发展,相应要求玻璃行业特别是着色玻璃更加注重对该方面的安全、美观和节能环保。本体着色浮法玻璃生产与普通的浮法白玻存在最明显的不同是其在生产中需要使用一种或种类较多的着色添加剂。如Fe2O3、TiO2、CeO2、MnO、Cr2O3和Co2O3粉。这些着色添加剂价格非常昂贵,相对成本很高。更重要的是,着色添加剂的用量都比较小,甚至微量,种类较多的着色添加剂使配料生产工艺较繁杂,相对大型的浮法生产,给配料生产中的称量精度和混合料的均匀度带来非常高的要求。并且由于使用的着色添加剂种类较多,所需配料设备也相应增加。
众所周知,近年来,随着玻璃行业的蓬勃扩展,各企业之间竞争激烈,为占领扩大市场,一度出现过部分企业不惜低于成本价销售的情况。所以谁能生产出低耗高质的产品,使其成本最优化是一个企业能在优胜劣汰的大气候下生存发展的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产成本较低、生产工艺相对简单的本体着色浮法玻璃。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炉渣粉生产本体着色浮法玻璃的工艺,其包括步骤:
A、称取原料(按照质量百分比):炉渣粉3-6%、硅砂50-65%、纯碱16-20%、白云石9-13%、石灰石3-6%、长石3-6%、芒硝0.3-0.8%和碳粉0.01-0.05%,该炉渣粉包括下列比例的各组分(按照质量百分比):SiO2:15.0%~45.0%,Al2O3:1%~23.0%,CaO:3.0%~31.0%,MgO:2.0%~20.8%,Fe2O3、TiO2、CeO2、MnO、Cr2O3和Co2O3构成的着色添加剂:7.0%~21%;
B、将上述的原料按照上述顺序依次加入到混合机进行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
C、将上述混合料经过熔窑1600℃的高温熔化、成型、退火得到本体着色浮法玻璃。
优选地,在步骤B中,所述混合料的均方差控制指标在0.16以内。
优选地,在步骤C中,标准厚度下所述本体着色浮法玻璃的可见光透过率为16%~78%。
通过实施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发明提供的工艺,利用了冶金行业排废的炉渣(或者炉渣灰),经过加工,作为一种着色添加剂应用于本体着色浮法玻璃生产线,并且该炉渣粉的其它成分也都可引入到本体着色浮法玻璃的主成分中,从而可以同时减少价格较高的硅砂、白云石等主原料的用量,相应也更加降低该方面的生产成本。而且利用冶金行业排废的炉渣(灰)也同时具有“减排”的综合社会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炉渣粉生产本体着色浮法玻璃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A、称取原料(按照质量百分比):炉渣粉(也可以为炉渣灰)3-6%、硅砂50-60%、纯碱16-20%、白云石9-13%、石灰石3-6%、长石3-6%、芒硝0.3-0.8%和碳粉0.01-0.05%,该炉渣粉(或者炉渣灰)包括下列比例的各组分(按照质量百分比):SiO2:15.0%~45.0%,Al2O3:1%~23.0%,CaO:3.0%~31.0%,MgO:2.0%~20.8%,Fe2O3、TiO2、CeO2、MnO、Cr2O3和Co2O3等着色添加剂:7.0%~21%;
B、将上述的原料按照上述顺序依次加入到混合机进行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
C、将上述混合料经过熔窑1600℃的高温熔化、成型、退火得到本体着色浮法玻璃。
实施例1:称取原料:
硅砂(SiO2):2850kg,纯碱(Na2CO3):910kg,白云石(CaMg(CO3)2):602kg,石灰石(CaCO3):255kg,长石:230kg,芒硝(Na2SO4·10H2O):30kg,碳粉:1.2kg,炉渣粉1:122k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义超薄玻璃(东莞)有限公司,未经信义超薄玻璃(东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465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械式ABS防抱死三桥同步阀
- 下一篇:多功能墙体钢筋拉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