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副驾驶座用安全气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46643.8 | 申请日: | 2010-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599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深川贵巳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田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21/20 | 分类号: | B60R21/20;B60R21/205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高培培;车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副驾驶 安全气囊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汽车等的车辆上具备的副驾驶座用安全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在紧急情况时气体发生器工作,使设置在面板上的安全气囊膨胀而束缚副驾驶座侧的乘员的副驾驶座用安全气囊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该副驾驶座用安全气囊装置具备利用来自气体发生器(充气机)的气体而膨胀的安全气囊,在通常时该安全气囊被折叠收容在保持器(箱)内。而且当在汽车碰撞、翻滚等紧急情况时,气体发生器工作而喷出气体时,所述气体被供给到安全气囊的内部,利用其压力,安全气囊膨胀并展开。
另外,在该副驾驶座用安全气囊装置中,在保持器上设置有爪部件(吊钩)。利用该爪部件将保持器和支承部件(脚状片部)连结,所述支承部件以覆盖折叠收容在该保持器内的安全气囊的侧方的方式配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45876号公报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如下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的基本构成,通过使设置在保持器上的爪部件与设置在支承部件上的贯通孔(吊钩孔)扣合,该保持器和支承部件连结。
在实现这种构成的安全气囊装置的最优化方面,期待研究保持器的轻量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保持器的轻量化的副驾驶座用安全气囊装置。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第一发明的副驾驶座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安全气囊,从设置在构成车辆内壁的面板上的开口部向所述面板和乘员之间膨胀并展开;保持器,具有具备大致四角形的底面和大致四角框形状的侧壁面的主体部,并收容折叠后的所述安全气囊;臂部件,从将所述保持器安装在所述车辆上的状态下的车辆左右方向的所述侧壁面延伸并固定在所述面板上;大致圆盘形的气体发生器,安装在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底面上,并向所述安全气囊供给气体;及支承部件,上端部安装在所述面板的所述开口部的外周部,并配置成覆盖所述折叠后的所述安全气囊的侧方,所述保持器具备爪部件,该爪部件设置在将所述保持器安装在所述车辆上的状态下的车辆前后方向的所述侧壁面,贯通设置在所述支承部件上的贯通孔而使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支承部件扣合,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爪部件通过挤压成形以大致相同厚度一体构成,所述爪部件具备第一肋部。
在本申请第一发明中,收容折叠后的状态下的副驾驶座侧的安全气囊的保持器被收容在车辆的面板内部。保持器具备:具有大致四角形的底面和大致四角框形状的侧壁面的主体部;及用于使该主体部与支承部件扣合的爪部件。此时,这些主体部及爪部件通过使用例如一块板金的一连串的挤压成形,以大致相同的厚度一体构成。由此,与通过焊接连结多个其它部件形成主体部或者在主体部连结其它部件而形成爪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保持器的轻量化。另外,由于不需要用于连结的焊接,因此提高保持器的强度的同时,也能够实现制造工序的简单化及成本的降低。另外,通过在爪部件上设置第一肋部,能够提高爪部件的强度。其结果,即使如上所述一体成形的情况,也能够以不会使爪部件的强度不足的方式形成。另外,通过使主体部及爪部件为相同的厚度,能够减轻保持器整体的刚性的不平衡,从而能够提高保持器的强度。
进而,在安全气囊膨胀并展开时,膨胀了的安全气囊对主体部作用从内部朝向外部扩张的应力,存在引起主体部的开口变形(所谓的鱼嘴)的可能性。特别是主体部的高度方向尺寸越大,越容易受到所述应力的影响,越有引起所述鱼嘴的倾向。
在本申请的第一发明中,通过使主体部及爪部件以大致相同的厚度一体构成,如上所述能够提高保持器的强度,并且进而使得在安全气囊膨胀并展开时的所述应力分散。其结果,能够减小所述鱼嘴。另外,通过使用所述挤压成形技术,能够以主体部的高度方向尺寸变小的方式成形主体部。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安全气囊展开时的所述鱼嘴。这些结果,能够避免在将膨胀并展开的安全气囊更换为新的安全气囊时,具有膨胀并展开的安全气囊的保持器难以从面板内部取出的问题,或者不能从面板内部取出而必须连同面板一起更换的问题,从而能够减轻工时和劳力。
第二发明的副驾驶座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发明中,所述主体部在所述大致四角框形状的所述侧壁面全周的上端部具备向端部侧扩张的形状的凸缘部。
在本申请第二发明中,在通过挤压成形一体构成的主体部的侧壁面设置凸缘部,由此能够在主体部的上部开口的全周上以连续的方式设置凸缘部。
第三发明的副驾驶座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或第二发明中,所述爪部件的所述第一肋部沿该爪部件突出的方向延伸,所述主体部具备以与所述爪部件的所述第一肋部接连的方式形成的第二肋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田株式会社,未经高田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466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