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信道系数估计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46893.1 | 申请日: | 2010-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694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发明(设计)人: | 李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5/02 | 分类号: | H04L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4 | 代理人: | 王学强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信道 系数 估计 方法 装置 | ||
1.一种信道系数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上行参考信号后,根据所述上行参考信号获得含有噪声的实际信道系数;
计算虚拟信道系数,并根据所述虚拟信道系数对所述实际信道系数的频谱进行扩展,得到扩展后的信道系数;
通过离散傅里叶反变换IDFT将所述扩展后的信道系数变换为时域的功率延迟谱;
将所述功率延迟谱中的噪声置零,并通过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将所述功率延迟谱变换到频域,得到处理后的信道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上行参考信号获得含有噪声的实际信道系数包括:
提取本地信号;
将所述上行参考信号与所述本地信号共轭相乘得到所述含有噪声的实际信道系数;
所述计算虚拟信道系数包括:
根据所述实际信道系数的长度确定虚拟信道系数的长度;
根据所述虚拟信道系数的长度计算所述虚拟信道系数,所述计算出的虚拟信道系数为能够将所述实际信道系数与所述虚拟信道系数的频谱进行平滑过度的虚拟信道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虚拟信道系数对实际信道系数的频谱进行扩展包括:
在所述实际信道系数之后插入所述虚拟信道系数,得到扩展后的信道系数,所述扩展后的信道系数的频谱首尾相位连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功率谱中的噪声置零包括:
获取预先设置的起始点数和末尾点数;
保留所述功率谱中起始位置处与所述起始点数一致的样点,以及末尾位置处与所述末尾点数一致的样点;
将除所述保留的样点之外的剩余样点清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对资源块RB的配置,分别对每种配置对应的信道系数设置起始点数和末尾点数;
以所述RB的配置为索引,保存包含每种RB的配置与对应的起始点数和末尾点数的对应关系查询表。
6.一种信道系数估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上行参考信号;
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上行参考信号获得含有噪声的实际信道系数;
计算单元,用于计算虚拟信道系数;
扩展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虚拟信道系数对所述实际信道系数的频谱进行扩展,得到扩展后的信道系数;
变换单元,用于通过离散傅里叶反变换IDFT将所述扩展后的信道系数变换为时域的功率延迟谱;
置零单元,用于将所述功率延迟谱中的噪声置零;
所述变换单元,还用于通过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将所述功率延迟谱变换到频域,得到处理后的信道系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得单元包括:
信号提取单元,用于提取本地信号;
信号共轭单元,用于将所述上行参考信号与所述本地信号共轭相乘得到所述含有噪声的实际信道系数;
所述计算单元包括:
长度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实际信道系数的长度确定虚拟信道系数的长度;
系数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虚拟信道系数的长度计算所述虚拟信道系数,所述计算出的虚拟信道系数为能够将所述实际信道系数与所述虚拟信道系数的频谱进行平滑过度的虚拟信道系数。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实际信道系数之后插入所述虚拟信道系数,得到扩展后的信道系数,所述扩展后的信道系数的频谱首尾相位连续。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置零单元包括:
点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预先设置的起始点数和末尾点数;
点数保留单元,用于保留所述功率谱中起始位置处与所述起始点数一致的样点,以及末尾位置处与所述末尾点数一致的样点;
点数清零单元,用于将除所述保留的样点之外的剩余样点清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单元,用于根据对资源块RB的配置,分别对每种配置的对应的信道系数设置起始点数和末尾点数;
保存单元,用于以所述RB的配置为索引,保存包含每种RB的配置与对应的起始点数和末尾点数的对应关系查询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4689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强度冷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超弹性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