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专门用于聚碳酸酯的防眩光转印膜及其使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46955.9 | 申请日: | 201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456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0 |
发明(设计)人: | 王磊;罗伟;任月璋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奥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M5/382 | 分类号: | B41M5/382;B32B27/06;B32B27/36;B32B27/30;B32B7/12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赵枫 |
地址: | 21501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专门 用于 聚碳酸酯 眩光 转印膜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专门用于聚碳酸酯的防眩光转印膜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具有良好的透光性(透光率达90%左右)、优异的抗冲击性能、高耐温性、良好的阻燃特性、无毒等综合性能,可以替代玻璃材料,广泛应用于透明窗材、高层建筑幕墙、机场和体育场馆透明建筑材料、照明灯具的外罩材料、显示面板等方面。
过强、过快变化的光是一种污染,会对人类造成干扰和伤害,最基本的光污染是眩光污染。眩光(Glare)是指视野中由于不适宜亮度分布,空间或时间上存在极端的亮度对比,以致引起视觉不舒适和降低物体可见度的视觉条件。视野内产生人眼无法适应之光亮感觉,可能引起厌恶、不舒服甚或丧失明视度。眩光是影响视觉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和光源的位置、亮度有关。在周围环境中存在很多潜在的眩光光源,由于这些光源的不合理使用,很容易会在透明PC薄膜或片材表面产生眩光。由于眩光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较大的影响,关系到人的情绪甚至是安全,为了更有效地克服眩光的影响,必须对眩光进行消除。
传统的薄膜防眩光处理方法有涂布加工法和电化学沉积法,即在薄膜表面涂布或者沉积一层防眩光层,从而达到防眩光效果。有关防眩光膜的制作技术近年来报道较多,如:美国专利US901674公开了一种防眩光反射膜湿法涂布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在透明的支持体上涂布防眩光硬涂层和不同折射率的防反射涂层,该防眩光防反射膜可用于液晶显示器;美国专利US984963公开了一种防眩光防反射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为湿法涂布,具有低的生产成本、高的防眩光性能可用于液晶显示器;中国专利CN1125996C公开了一种具有眩光控制的波长选择应用薄膜,该薄膜是由在透明基材上沉积了降低透过薄膜的红外能量层和部分阻拦透过的金属透明层,它可以防止反射光的相长和相消干涉,当它用于窗体上可以起到防眩的作用,该方法是化学沉积法。上述防眩光膜的制备方法中,生产工艺较为复杂,生产设备的要求较高,聚碳酸酯薄膜生产厂家需要购买相应的涂布设备或沉积设备,并且需要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生产成本高,从而导致一些中小型聚碳酸酯生产企业难以生产防眩光聚碳酸酯片材,防眩光聚碳酸酯片材市场严重的供不应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专门用于聚碳酸酯的防眩光转印膜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专门用于聚碳酸酯的防眩光转印膜,从上至下依次设有PET层、离型层、防眩光层、粘结层以及保护膜层。
所述PET层为双向拉伸PET膜,
所述PET层的厚度范围为50-100μm,宽幅为930-1250mm。
所述离型层的为厚度为4-6μm。
所述防眩光层的为厚度为4-6μm。
所述粘结层的为厚度为20-30μm。
所述保护膜层的为厚度为25-50μm。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专门用于聚碳酸酯的防眩光转印膜的使用方法,其采用如下步骤:a、将已撕去保护膜层的专门用于聚碳酸酯的防眩光转印膜覆在基材上,使粘结层与基材接触;b、利用加热板或加热辊对步骤a中的基材施加压力;c、加压过后将PET层连同离型层一并撕除。
本发明对于中小型聚碳酸酯生产企业来说,利用热转印工艺生产防眩光聚碳酸酯片材,具有工艺简单、节能安全、对环境无污染、生产成本低等优点。所生产聚碳酸酯片材/薄膜具有防眩光功能,可以用于液晶显示器件和户外建筑等方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使用本发明的PC基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01、PET层;02、离型层;03、防眩光层;04、粘结层;05、保护膜层;20、基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专门用于聚碳酸酯的防眩光转印膜,从上至下依次设有PET层01、离型层02、防眩光层03、粘结层04以及保护膜层05。
PET层01:所述PET层01为双向拉伸PET膜,厚度范围为50-100μm,宽幅为930-1250mm之间,可回收利用;
离型层02:该层为转印膜专用的离型涂层,直接涂布在PET膜上,其剥离性能性能优异,且对最终产品防眩光性能无明显影响,厚度为4-6μm;
防眩光层03:该层通过湿法涂布在离型层02上涂布一层防眩光层03,该层厚度为4-6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奥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奥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469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