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合式润滑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47293.7 | 申请日: | 2010-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59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童兆年;刘汉卿;黄隆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汶莱商新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7/02 | 分类号: | F16C17/02;F16C33/04;F16N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吴孟秋 |
地址: | 文莱达*** | 国省代码: | 文莱达鲁萨兰国;BN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式 润滑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合式润滑组件,尤指能在组合件的外壁与外壳的内壁之间合围形成至少一储放润滑介质的储存室,并持续形成强力支撑轴芯旋转的多流道动压与循环回收润滑介质的混合式润滑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轴承在高温、低温、高负载、高转速、高振动等严苛运转环境下,通常经过短时间的轴芯旋转即可能因润滑介质(lubricating media)的逐渐消耗,导致轴芯直接与轴孔壁面发生高频率的敲击与碰撞,因而造成过度的磨耗与发热,终将导致该轴承出现噪音、刮轴、扩孔等异状而加速损毁,是现有的轴承所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要长期在轴承的轴孔内壁与旋转的轴芯外壁间形成优质的磨润接口(tribology interface)以持续在上述严苛运转环境下顺畅运作,除必需使轴承富含足够的润滑介质并均匀且顺畅地供应及回收该润滑介质,还必需具备简化工艺的量产性、整体结构的强固性、润滑介质流道与储存室的位置与容量的可调性,及使用多元化润滑介质的弹性;上述润滑介质泛指任何能使旋转轴芯与轴承的轴孔之间发挥优质润滑效果的物质,包括但不局限于:黏稠性较低的润滑油(oil)及黏稠性较高的润滑剂(lubricants),例如润滑脂(grease)与含有固态润滑粒子的润滑剂等。
US2006/0171618A1提出一种由套设于轴芯的中空组合件形成的自润轴承,该组合件由外观呈ㄒ字形的两个阶梯状圆柱体的小径端对接,以形成一外周面呈内凹的组合件,并以一中空圆筒外壳套设于该组合件以形成一储放润滑油的储存室,并通过形成该储存室的对接面之间的间隙(gap)将润滑油渗流至轴孔;但是,上述轴承无法供应黏稠性较高的润滑剂。
GB1389857A提出一种由射出成形的中空圆柱塑件套设于轴芯的自润轴承,该塑件沿轴向间隔设置多个径向凸起的鳍片状圆环,并以一中空圆筒外壳套设于该塑件的外周面,以使相邻圆环间形成多个储放润滑介质的环状储存室,并通过各储存室间设置的多个通孔以将润滑介质渗流至轴孔;但是,以金属或陶瓷材质制作结构较强的上述轴承必需改以其它工艺,由于结构的复杂性而降低量产性。
US3917362A提出一种由套设于轴芯的中空组合件形成的自润轴承,该组合件的外周面中央沿径向环设一凹槽,并以一中空圆筒外壳套设于该组合件的外周面以使该凹槽形成一储放润滑脂的环状储存室,并通过该凹槽设置的多个通孔以将润滑脂渗流至轴孔。
上述各现有的轴承均无动压与润滑介质的回收机制,对润滑介质的流道及储存室的位置与容量缺乏可调性,对使用多元化润滑介质缺乏弹性,及复杂的结构而降低量产性;因此,将其应用于高温、低温、高转速、高负载、高振动等严苛运转条件下,均有其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失,乃提出一种混合式润滑组件,包括一外壳,该外壳为是沿轴向贯穿的中空柱体,以形成一空腔;及一组合件,该组合件由至少两单元件组成,在各单元件的两端为两个连接部,以将各相邻单元件相互抵靠接合,并在各单元件的外周壁面设有一装配部,以将该组合件容置于该外壳的空腔内,由该装配部朝轴向延伸至该单元件在该两个连接部中的至少之一形成内凹的至少一腰部,该单元件设有轴向贯穿的一芯孔,并由该至少两单元件的该些芯孔形成该组合件的一轴孔,以供一轴芯穿设;该组合件中至少有一单元件在该两个连接部中的至少一个上环设有连通该至少一腰部与该芯孔的至少一组多个凹沟,并由该组合件的外壁面与该外壳的内壁面间合围形成储放润滑介质的至少一储存室,且由该至少一组多个凹沟在该组合件中的至少一相邻单元件间形成连通该至少一储存室与该轴孔的至少一组多个流道。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装配部设置于各单元件靠近所述两个连接部中的一个的外周壁面上,由所述装配部朝轴向延伸至所述单元件的另一连接部形成任一径向外周壁面比所述装配部小的腰部。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装配部设置于各单元件的两个连接部之间的外周壁面上,由所述装配部分别朝轴向两侧延伸至所述单元件的所述两个连接部形成任一径向外周壁面比所述装配部小的两个腰部。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装配部与所述外壳的空腔相匹配,以使所述至少两单元件的装配部贴合于所述空腔的内壁面,并使所述组合件稳固维持于所述外壳的空腔中。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壳的空腔内壁面设有沿轴向延伸的至少一凸肋,且沿所述单元件的装配部外周壁面设有与所述外壳的所述至少一凸肋相互卡合的对应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汶莱商新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汶莱商新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472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机转子
- 下一篇:具有集尘功能的风扇模块及其集尘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