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模组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47512.1 | 申请日: | 2010-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61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松本伸吾;黄炳锋;王川祥;杨宏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3/00;F21V17/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蔡胜利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图1为一习知背光模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于背光模组100中,发光二极管灯条102与导光板104的入光面104a间隔一空气层G。如图1的虚线路径所示,发光二极管灯条102发出的一光束I先经由空气层G产生第一次折射,再于通过导光板104的入光面104a时产生第二次折射后,于导光板104内部行进而提供大面积的发光效果。然而,当光束I由空气层G通过导光板104的入光面104a时,部分光束IR(如图1的实线所示)会被导光板104的入光面104a反射无法进入导光板104,使发光二极管灯条102发出的光束I无法被完全利用。
图2为另一习知背光模组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TWM307133揭露一种背光模组200,光源202与导光板204的入光面204a之间设有一充填件206,充填件206可消除光源202与导光板204间的空气间隙以提高光线利用效率。然而,当光源202与导光板204间完全无空气间隙时,不仅有效压缩模组组装时所需的空间,且当导光板204随温度升高而膨胀时,导光板204容易压迫充填件206及光源202而影响光学品质。另外,充填件206本身亦容易伤害光源202的发光面,且当充填件206挤压发光面时会出现异常的青光而影响视觉效果。其他的习知技术例如台湾专利公开号TW200909931揭露一种透光弹性体作为消除光源与导光板之间的空气间隙的充填件,美国专利公告号US6415531揭露一种弹性层作为消除光源与导光板之间的空气间隙的充填件。然而,上述这些习知设计均无法同时保有空气间隙并有效提高光线利用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此种背光模组能有效提高光线利用效率,且能保有导光板与光源间的空气间隙以避免习知设计的缺点。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为达上述之一或部份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含至少一光源、一导光板及一第一折射介质。导光板适于导引光源所提供的一光束且至少包含一入光面、一出光面及一底面。入光面设置于邻近光源位置处,出光面连接入光面并与入光面夹一角度,且底面连接入光面并相对出光面设置。第一折射介质贴附入光面并与光源间隔一气隙,且第一折射介质的折射率小于导光板的折射率。光源发出的光束依序通过气隙及第一折射介质后经由入光面进入导光板。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折射介质的折射率范围为1.1到1.4之间。
于一实施例中,背光模组更包含至少一第二折射介质,第二折射介质贴附于第一折射介质的一侧,且第二折射介质的折射率大于导光板的折射率以将经由第一折射介质的该侧离开的部分光束反射回导光板。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折射介质包含一受光面、相对受光面之一贴附面及连接受光面及贴附面的至少一侧面,且第二折射介质贴附第一折射介质的侧面。
于一实施例中,背光模组更包含至少一反射元件,反射元件贴附于第一折射介质的一侧以将经由第一折射介质的该侧离开的部分光束反射回导光板。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折射介质包含一受光面、相对受光面之一贴附面及连接受光面及贴附面的至少一侧面,且反射元件贴附第一折射介质的侧面。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折射介质与导光板的入光面之间不具有空隙。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折射介质包含一受光面、相对受光面之一贴附面及连接受光面及贴附面的至少一侧面,其中受光面与贴附面的距离为1毫米(mm)到5毫米(mm)。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含:一第一光源、一第二光源、一导光板及二折射介质。导光板至少包含一第一入光面、一第二入光面、一出光面及一底面。第一入光面设置于邻近第一光源位置处,第二入光面相对第一入光面设置且邻近第二光源。出光面连接第一入光面及第二入光面并分别与第一入光面及第二入光面夹一角度,底面连接第一入光面及第二入光面并相对出光面设置。二折射介质分别贴附第一入光面及第二入光面且分别与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间隔一气隙,且折射介质的折射率小于导光板的折射率。第一光源发出的光束依序通过位于第一光源与第一入光面之间的气隙及折射介质后经由第一入光面进入导光板,且第二光源发出的光束依序通过位于第二光源与第二入光面之间的气隙及折射介质后经由第二入光面进入导光板。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背光模组至少具有下列其中一个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475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月球车避障用激光点阵器
- 下一篇:一种从碳九芳烃中分离偏三甲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