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湿热困脾型糖尿病的黄连复方制剂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47697.6 | 申请日: | 201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821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学刚;叶小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4 | 分类号: | A61K36/9064;A61P3/1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715***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湿热 困脾型 糖尿病 黄连 复方 制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草药复方制剂,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湿热困脾型糖尿病的中药复方制剂。
背景技术
糖尿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我国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已居世界第一位,且增加速度惊人:据初步统计我国糖尿病(含高血糖)患者总数约8000万人,主要为2型糖尿病;1979年我国2型糖尿病发病率仅为1.00%,1994年患病率已上升为2.5%,目前已突破5%。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为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作出努力,是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天花粉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的干燥根,性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泄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等功效,用于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糖尿病)、疮疡肿毒(《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52页)。天花粉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淀粉、植物凝血素、多糖、皂苷等(李振红,陆阳,刘晶星.天花粉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 J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3,18(1):1-4);其植物凝血素(天花粉凝集素)具有抗脂肪分解及促进脂肪合成等胰岛素样作用(仇伟欣.天花粉药理学研究进展[ 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6,3(6):11-13),具有降糖活性;日本学者还从天花粉中分离的到多个降糖活性成分(Hikino H ,et al. Isolation and hypoglycemic activity of trichosans A, B, C, D and E: glycans of Trichosanthes kirilowii roots. Planta Medica,1989,55(4):349)。在中医药的古方中,天花粉大量用作降糖药物(周君,冯妍. 明清时期消渴病案59例用药统计分析[ J ]. 国医论坛, 2005, 20 (6) : 18),而且使用频率很高(郑红. 中医治疗消渴病的组方配伍规律探讨[ J ].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32 (4) : 286);天花分作为治疗消渴症(糖尿病)的药物,对于中消和下消均有很好的疗效(孙丰雷,高 华.《本草纲目》治疗消渴病药物浅析[ J ]. 辽宁中医杂志, 2003, 30 (2) : 83)。
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 Y. Cheng 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性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用于消渴(糖尿病)、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等诸症(《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285页)。黄连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小檗碱(BBR)等黄连生物碱。BBR具有降血糖、纠正脂质代谢紊乱、降低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等功能(任毅,杨静。小檗碱治疗2 型糖尿病作用机制的进展。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2):208~210);BBR能够增加HepG2细胞对葡萄糖的消耗、抑制脂肪前细胞(3T3-L1)的分化、增加HepG2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的含量、抑制脂肪合成酶活力、增加脂肪细胞分泌脂联素而抑制瘦素的分泌等,从而表现出良好的降血糖作用(任毅,杨静。小檗碱治疗2 型糖尿病作用机制的进展。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2):208~210);BBR可抑制脂肪细胞分化,在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同时能够减轻体重和降低血脂,其降糖作用不依赖于胰岛素的释放且有相加作用,在纠正糖脂代谢中具有独特的机制和疗效。因此,黄连及其活性成分(BBR)是比较理想的治疗糖尿病的天然药物。
石菖蒲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的干燥根茎,性辛、苦、温,归心、胃经,具有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开胃等功效,用于神昏癫痫、健忘失眠、耳鸣耳聋、脘痞不饥、噤口下痢(《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85页)。石菖蒲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挥发油,包括β-细辛醚、α-细辛醚等物质(李吉来,陈飞龙,贺丰,等.石菖蒲挥发油成分的 GC - MS分析及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J ] .中药材,2001 ,24 (7) :494 – 495)。石菖蒲及其活性成分被用于资料心血管疾病(吴启端。石菖蒲挥发油及β-细辛醚防治急性心肌梗死的药效学研究及机理探讨。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476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