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斜拉式钢锻铸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48020.4 | 申请日: | 2010-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494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黄德余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德余 |
主分类号: | B22D35/04 | 分类号: | B22D35/04;B22D33/02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王洪新 |
地址: | 31130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斜拉式钢锻 铸造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铸造设备,尤其是钢锻的铸造设备。
背景技术
钢锻(图1所示是近似圆柱形)是球磨机必配的耐磨材料,广泛应用于水泥工厂及其它矿产的生产。就水泥而言,我国2009年的水泥产量是16.5亿吨。按照每生产一吨水泥消耗240克钢锻计算,全年的钢锻用量接近40万吨。
目前钢锻的制造仍然采用传统的砂型铸造工艺。该种工艺的主要缺点是能源利用率难以提高(由于浇冒口以及各型腔间的铁水通道需要耗用较多铁水,所以砂型铸造的铁水利用率难以提高)。每一吨焦炭只能生产2.8吨钢锻;每吨钢锻需要消耗焦炭0.357吨。每吨焦炭可以融化5吨铁水,铁水利用率在60%左右,能源浪费较大;而且工作人员劳动强度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钢锻铸造设备,该设备应能连续铸造钢锻,具有生产效率高、钢锻质量好以及可节约能源的特点,并且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小,生产成本较低。
本发明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斜拉式钢锻铸造装置,包括一机架以及铸造钢锻用的多个模具;其特征在于该设备还包括倾斜设置在机架上的由动力机构驱动的传送带;所述的多个模具按照运动方向一字形排列定位安装在传送带表面,所述模具的运动轨迹位于冲天炉的铁水浇注口下方以直接接收融化的铁水。
所述传送带是平行排列的两个链条,每个链条分别绕过定位在机架低点的主动链轮以及机架高点的从动链轮后首尾相接封闭成圈。
所述的每个模具分别固定在一底板上,每个底板分别通过一销轴铰接在两个链条之间,每个底板的两侧还分别安装两个滚轮;机架顶端还倾斜设置一支撑模具重量且与滚轮相适合的轨道,以使模具保持直线运动的轨迹。
所述模具是垂直纵剖面为平行四边形的条形槽,其左右两个端面垂直于水平面,底面倾斜角度与轨道的倾斜角度相同,槽底面以下部位制有若干个浇注钢锻用的型腔;每个型腔的中心轴线垂直于水平面。
所述模具的左端面制有一向左悬伸突出的溢流边,溢流边的表面与槽底表面平齐;模具右端面的对应位置制有与溢流边相适合的凹进。
所述机架倾斜布置的角度为15-30度。
所述机架的下方还设置有利于钢锻脱落的柴油熏烤灯。
所述动力机构是电机带动的链轮机构。
本发明的使用原理是:通电后机械启动,链条带动模具沿着机架上的轨道缓慢上行;冲天炉浇注口流出的铁水正好直接流入模具的型腔中,第一个型腔注满后铁水就顺着斜面注入第二个型腔中,第一个模具注满后铁水就通过溢流边流入第二个模具;模具继续缓慢上行过程中,型腔中的铁水冷却成型为钢锻,通过调节电机转速可以调节模具移动速度(从而解决铁水过多或过少的问题);当模具运行至最高点后就往下翻转折返使型腔的开口朝下,型腔中的钢锻在重力作用下自动脱落,被集中收集。接着,柴油熏烤灯点燃后产生的油烟对型腔进行熏烤,使型腔表面蒙有一层烟灰,既能保护模具又便于下一个成型的钢锻能够顺利脱离模具。以上过程反复循环,生产连续进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的连续铸造方式,能够将冲天炉融化的所有铁水全部铸造成钢锭,铁水利用率可接近100%,较现有的砂型铸造大幅度提高。经测算(仅水泥一项),每吨钢锻耗用焦炭0.19吨;按全国钢锻生产40万吨计算,每年能够节约焦炭6.68万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另外,由于全部机械化作业,工作人员操作十分简单(无需进行配砂、制模、造型、烘干等复杂工作),劳动强度显著减小,生产成本也得以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钢锻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的模具的主视结构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中的模具的俯视结构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中的模具的立体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斜拉式钢锻铸造装置,包括铸造钢锻用的多个模具6;该设备还包括一机架2、倾斜设置在机架上的由动力机构驱动的传送带7;所述的多个模具按照运动方向一字形排列定位安装在传送带表面,所述模具的运动轨迹位于冲天炉5的铁水浇注口5-1下方以直接接收融化的铁水。
所述传送带是平行排列的两个链条,两个链条分别与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啮合;由于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分别安装在不同的高度,所以传送带就形成倾斜布置状态(倾斜的角度根据需要确定;推荐角度为15-30度);每个链条分别绕过定位在机架低点的主动链轮3以及机架高点的从动链轮8后首尾相接封闭成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德余,未经黄德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480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气动定量浇注设备
- 下一篇:薄带连铸布流器吊装、烘烤、浇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