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塑性高强防腐涂层内衬钢管及连接组件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48778.8 | 申请日: | 2010-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22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本峰;侯慧慧;刘玉婷;闫伟东;任杰;朱永旭男;李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庆井井源油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8/10 | 分类号: | F16L58/10;F16L21/02 |
代理公司: | 大庆市远东专利商标事务所 23202 | 代理人: | 马洪发 |
地址: | 163853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性 高强 防腐 涂层 内衬 钢管 连接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石油工业油、水井管柱中的防腐油、套管及防腐地面管线的装置,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塑性高强防腐涂层内衬钢管及连接组件。
背景技术
在工业油井管柱中的油、套管现场使用中,常有油、套管因腐蚀而失效的问题发生,这是因为普通油、套管抗腐蚀能力差。为防止油、套管腐蚀,有些单位使用不锈钢材料的油、套管和接箍,这样是解决了腐蚀问题,但造价太高,不符合降本增效的理念;也有些单位使用不锈钢内衬油、套管,但管体与内衬间的空隙不能密闭,管体内壁还是能受到腐蚀,尤其管体螺纹和接箍容易受到腐蚀。公开号为CN101328996,名称为不锈钢内衬管和连接组件及制造方法的文献解决了上述问题,但由于其设计结构的不合理,一方面两侧钢管对密封环进行挤压后,防腐密封环容易脱落,根本起不到防腐密封的作用,而对钢管及管接箍造成腐蚀;另一方面由于其是在钢管内壁贴有不锈钢衬里,其加工方法复杂、制造成本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塑性高强防腐涂层内衬钢管及连接组件,在解决了油管、套管因腐蚀而失效的问题同时,还解决了使用不锈钢内衬油、套管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塑性高强防腐涂层内衬钢管及连接组件,是由钢管及管接箍构成,是在钢管及丝头的内壁至全管涂有环氧树脂复合涂层衬里,两钢管相对的丝头由管接箍丝扣配合相连接,在两相对管口的环隙有紧配合的氟塑材密封环封闭联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氟塑料密封环的内径与涂层钢管的内径相同,密封环的外径大于管接箍的内径、小于其外径,该环的断面为梯形并其上底联接矩形的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管接箍的内壁径向有一环形槽,该槽的截面是燕尾形、该燕尾形截面与密封环的梯形截面相契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密封环是由高分子聚合材料的塑料、氟塑料或氟橡胶材料的任何一种构成。
本发明的塑性高强防腐涂层内衬钢管及连接组件的组装方法,是将密封环的外环面即梯形环嵌入管接箍的燕尾槽中,将管接箍与一涂层钢管的丝头螺扣旋紧、丝头的管口与密封环的矩形环侧面相抵,将另一涂层钢管的丝头螺扣与管接箍的另一端旋紧、使丝头的管口与密封环的矩形环的另一侧面相抵、紧密配合。
本发明的塑性高强防腐涂层内衬钢管及连接组件,其环氧树脂复合涂层钢管是由下列步骤制得:对管体内壁进行除油、除锈、除尘,预热至80~180℃条件下对钢管内壁进行喷涂环氧树脂复合粉末涂料,涂层厚度为60~220μm,在80~200℃度固化20~45min;
所述的环氧树脂复合粉末涂料是由下列物质按重量份数制得:酚醛环氧树脂F-44 60~80份、乙二胺12~15份、消泡剂0.7~0.8份、丙烯酸酯类流平剂7~9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0.8~1.0份、空心微珠11~13份、钛白粉4~5份、硫酸钡8~9份、绢云母2~3份和滑石粉1~3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钢管内壁涂覆有环氧树脂复合涂层,在两相连接的钢管的丝头之间嵌有密封环,并采用管接箍将钢管丝头进行连接,不但使管体和管接箍均与腐蚀介质完全隔离,保证了钢管的密闭性,使装置的抗腐蚀性能大大提高,抗冲击能力增强,而且还降低了制造成本,延长油套管的使用寿命。将管接箍内的环形槽道设计成燕尾形槽与密封环相配合,保证了密封环在两钢管密封挤压后,密封环不会脱落,增加了装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塑性高强防腐涂层内衬钢管及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的密封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的塑性高强防腐涂层内衬钢管及连接组件,是由钢管1及管接箍2构成,在钢管1及丝头3的内壁至全管涂有环氧树脂复合涂层衬里4,两钢管1相对的丝头3由管接箍2丝扣配合相连接,在两相对管口的环隙有紧配合的氟塑材密封环5封闭联接。环氧树脂复合涂层衬里4具有较强耐腐蚀性、耐磨、较好的抗冲击性,不易碎裂,其抗腐蚀性是不锈钢内衬里钢管的2~4倍。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庆井井源油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大庆井井源油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487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