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回弹按键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49098.8 | 申请日: | 201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80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利明;戴佑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达电脑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3/26 | 分类号: | H01H13/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弹 按键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回弹按键机构,特别是一种可避免摇机异音或回弹不顺的自回弹按键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PND电源开关键较多采用自回弹开关,依靠自回弹开关带动电源键复位,在机构设计有三种:
1.前盖(Front Cover)+固定件(Holder)+电源键(Power Key)+螺丝(Screw)
实现形式:电源键装入前盖,固定件依靠螺丝锁付在前盖上,电源键依靠固定件和前盖定位。
劣势:需要固定件与螺丝定位,成本较高。
2.前盖+固定件+电源键
实现形式:电源键装入前盖,固定件热熔在前盖上,电源键依靠固定件和前盖定位。
劣势:成本较高,需要固定件+热熔定位,热熔不良可导致间隙变化,易产生摇机异音或回弹不顺之不良。
3.前盖+后盖(Rear Cover)
实现形式:电源键装入前盖,依靠前盖加强筋(Rib)和后盖加强筋定位。
优势:成本较低。
劣势:依靠前盖和后盖加强筋定位,配合间隙较难控制,从而产生摇机异音或回弹不顺之不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避免摇机异音或回弹不顺的自回弹按键机构。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回弹按键机构,其装设于电子装置的壳体内,且所述自回弹按键机构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限位部内收容有按键,且所述按键在所述限位部内直线滑移;所述按键的侧壁抵持回弹元件的一侧,而回弹元件的另一侧固定于所述壳体上;按键被按压时,回弹元件处于压缩的状态,而按键未被按压时,回弹元件恢复至初始状态。
特别地,所述回弹元件为弹片。
特别地,所述弹片通过螺丝固定至壳体上。
特别地,所述回弹元件为弹簧。
特别地,所述弹簧通过勾持件固定至壳体上。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回弹按键机构,其装设于电子装置的壳体内,且所述自回弹按键机构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限位部内收容有按键,且所述按键在所述限位部内直线滑移;所述按键的侧壁勾持回弹元件的一侧,而回弹元件的另一侧固定于所述壳体上;按键被按压时,回弹元件处于拉伸的状态,而按键未被按压时,回弹元件恢复至初始状态。
特别地,所述回弹元件为弹片。
特别地,所述弹片通过螺丝固定至壳体上。
特别地,所述回弹元件为弹簧。
特别地,所述弹簧通过勾持件固定至壳体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自回弹按键机构利用回弹元件的弹性恢复作用将按键由被按压状态恢复至初始状态,且于整个动作过程中,回弹元件始终与按键抵持配合,不存在间隙,从而避免因间隙导致的摇机异音或回弹不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自回弹按键机构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按键被按压前的使用状态图。
图3为图1中按键被按压后的使用状态图。
图4为本发明自回弹按键机构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按键被按压前的使用状态图。
图6为图4中按键被按压后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1、图2及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回弹按键机构,其装设于电子装置的壳体10内,且所述自回弹按键机构包括限位部11,所述限位部11设于所述壳体10内;所述限位部11内收容有按键20,且所述按键20在所述限位部11内直线滑移;所述按键20的侧壁抵持回弹元件30的一侧,而回弹元件30的另一侧固定于所述壳体10上;于本实施例中,回弹元件30为弹片,所述弹片通过螺丝40固定至壳体10上。按键20被按压时,弹片处于压缩的状态,而按键20未被按压时,弹片恢复至初始状态。
请参阅4、图5及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回弹按键机构,其装设于电子装置的壳体10内,且所述自回弹按键机构包括限位部11,所述限位部11设于所述壳体10内;所述限位部11内收容有按键20,且所述按键20在所述限位部11内直线滑移;所述按键20的侧壁抵持回弹元件30的一侧,而回弹元件30的另一侧固定于所述壳体10上;于本实施例中,回弹元件30为弹簧,所述弹簧通过勾持件50固定至壳体10上。按键20被按压时,弹簧处于压缩的状态,而按键20未被按压时,弹簧恢复至初始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达电脑科技(昆山)有限公司,未经昆达电脑科技(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490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