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终端的充电防盗保护方法和系统及移动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49289.4 | 申请日: | 2010-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76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李新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00 | 分类号: | G06F2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杨宏 |
地址: | 516001 广东省惠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终端 充电 防盗 保护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的防盗技术,特别涉及移动终端的充电防盗保护方法和系统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移动终端的充电系统一般包括移动终端11和充电器21,在所述充电移动终端11内设置有中央处理器111、充电检测模块112和USB母口113,所述中央处理器111通过充电检测模块112与USB母口113连接。
在充电器21具有电源插头211、USB数据线和USB公口,所述USB数据线包括电源线VDD、正电压数据线D+、负电压数据线D-和地线GND。在充电器内设置有充电输出模块212,所述充电输出模块212与电源线VDD和地线GND连接,正电压数据线D+和负电压数据线D-处于悬空状态。在移动终端充电时,只需将USB公口与USB母口连接,充电检测模块112检测到充电器插入,便能实现充电。
请参阅图2,其为现有技术的另一种充电方式,与上述方式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充电器上的正电压数据线D+和负电压数据线D-短接,在充电时同样只需将USB公口与USB母口连接,充电检测模块检测到充电器插入,便能实现充电。
上述的移动终端使用的充电器和充电数据线具有统一规格,可以互相通用,这给用户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方便了盗贼销赃。盗贼在偷取移动终端后,只需购买通用的充电器即可销赃。
而现有的移动终端均不具备充电防盗的功能,这也是目前盗贼猖獗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如何使盗贼偷取移动终端后而不能实现充电,是本领域研究的方向之一。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移动终端的充电防盗保护方法和系统及移动终端,使移动终端只能采用其原装的充电器进行充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移动终端的充电防盗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1、将第一接口中的正电压数据线端口设置为输出高电平,并将第一接口中的负电压数据线端口设置输入上拉;
B1、检测负电压数据线端口的电平是否为逻辑高电平,如果是,则执行步骤C1;否则,执行步骤F1;
C1、将第一接口中的负电压数据线端口设置为输出低电平,并将第一接口中的正电压数据线端口设置为输入上拉;
D1、检测正电压数据线端口的电平是否为逻辑低电平,如果是,则执行步骤E1;否则,执行步骤F1;
E1、给移动终端充电;
F1、通知中央处理器启动防盗保护模块,执行保护动作。
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A1之前,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A10、将充电器上的第二接口与移动终端上的第一接口连接。
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保护动作包括拒绝充电、删除敏感数据或要求输入密码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一种移动终端的充电防盗系统,其包括充电器和移动终端,在所述移动终端上设置有第一接口,所述充电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接口适配的第二接口;其中,所述充电器内设置有充电输出模块和二极管,所述充电输出模块用于给移动终端充电;所述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二接口中的负电压数据线端口,阴极连接第二接口中的正电压数据线端口;所述移动终端内设置有中央处理器、充电检测模块和防盗保护模块,所述防盗保护模块通过所述中央处理器与充电检测模块连接,所述充电检测模块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其中:所述充电检测模块用于将第一接口中的正电压数据线端口设置为输出高电平,以及将第一接口中的负电压数据线端口设置输入上拉,并检测负电压数据线端口的逻辑电平状态;当检测到负电压数据线端口为低电平时,充电检测模块进一步用于通知中央处理器启动防盗保护模块执行保护动作;当检测到负电压数据线端口为高电平时,充电检测模块进一步用于将第一接口中的负电压数据线端口设置为输出低电平,以及将第一接口中的正电压数据线端口设置为输入上拉,并检测正电压数据线端口的逻辑低电平状态;当检测到正电压数据线端口为高电平时,充电检测模块还用于通知中央处理器启动防盗保护模块执行保护动作;当检测正电压数据线端口为低电平时,给移动终端充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492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