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白念珠菌致病相关基因SFL2及其用途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549616.6 申请日: 2010-11-18
公开(公告)号: CN102464705A 公开(公告)日: 2012-05-23
发明(设计)人: 陈江野;宋文纪;王华峰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主分类号: C07K14/37 分类号: C07K14/37;C12N15/31;A61K31/7088;A61K48/00;A61K38/16;A61P31/10;C12N1/15;A61K39/00
代理公司: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代理人: 韦东
地址: 200031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念珠菌 致病 相关 基因 sfl2 及其 用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白念珠菌菌丝生长调控基因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白念珠菌致病相关基因SFL2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白念珠菌是一种机会型致病真菌,在大部分健康人体的胃肠道内以及口腔粘膜表面都有寄生。在健康人体中,白念珠菌通常不具有致病性;但在免疫系统受损或抑制的人体中,白念珠菌可能引起严重的念珠菌病,导致浅部感染如鹅口疮、阴道炎等,也可以侵入表皮和内皮细胞进入血液到达内脏器官如肾脏、脑部等,导致败血症,甚至可以导致死亡(Klepser,2006,Pharmacotherapy,26:68S-75S;Sudbery et al.,2004,Trends Microbiol,12:317-324)。在美国,念珠菌属在医院的血液感染中居第四位,估计每年花费的治疗费用超过20到40亿美元(Wilsonet al.,2002,Value Health,5:26-34),而其引起的致死率估计在38%到49%之间(Gudlaugsson et al.,2003,Clin Infect Dis,37:1172-1177)。在癌症病人中报道的各种侵入性真菌感染中,念珠菌病是最常见的感染(58%-69%)(Rosenet al.,2005,J Pediatr Hematol Oncol,27;135-140;Wang et al.,2005,ActaPaediatr Taiwan,46:149-155.),而其中占大部分的是白念珠菌。白念珠菌可以以单细胞的酵母态(yeast form),以及丝状的假菌丝(pseudohyphae)和真菌丝(hyphae)形态进行生长(Berman,2006,Curr Opin Microbiol,9:595-601.)。在不同的生长形态之间可以进行相互转换,而这种转换能力是白念珠菌致病性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形态转换有缺陷的菌株其系统感染能力下降或消失(Lo,H.J.etal,1997.Cell.90:939-949;Braun,B.R.et al.2001.EMBO J.20:4753-61;Hwang,C.S.et al.2003.Mol Microbiol.47:1029-43)。很多环境因子可以引起从酵母态到菌丝态的转变,例如血清、N-乙酰葡糖胺、中性pH、高温、饥饿、二氧化碳和粘附等。这些外界的环境信号通过一系列信号转导途径传递到细胞内部,来调节白念珠菌的形态发生。在这些信号转导途径中,MAPK途径和cAMP-PKA途径发挥主要作用,其中cAMP-PKA途径最为关键。MAPK途径下游的Cph1(Huang etal.,2008,Microbiol Res,163:380-393)和cAMP-PKA途径下游的Efg1与CaFlo8(Hogan and Sundstrom,2009,Future Microbiol,4:1263-1270)(Cao et al.,2006,Mol Biol Cell,17:295-307)是代表性的促进白念珠菌丝状生长的正调控因子。酿酒酵母与白念珠菌的形态发生调控网络有很多相似之处,酿酒酵母cAMP/PKA途径的两个转录因子Phd1和Mga1在假菌丝发育的转录调控中处于枢纽地位(Borneman et al.,2006,Genes Dev,20:435-448),过表达PHD1或者MGA1诱导酿酒酵母在酵母生长条件下进行假菌丝生长,这两个转录因子自身的转录都受到ScFlo8的调控。对结合的靶基因的分析证明这两个转录因子调控的基因有很多重叠,并且Mga1依赖于ScFlo8来结合靶基因,表明Mga1与ScFlo8有调控作用(Borneman et al.,2006,Genes Dev,20:435-448)。Phd1和ScFlo8分别是白念珠菌Efg1和CaFlo8的同源物,后二者都在白念珠菌的菌丝发育中发挥重要功能。白念珠菌基因组中与Mga1同源性最高的是Sfl2,它的功能还有待深入研究。

发明内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496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