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钻井液中暂堵剂粒度分布的分形设计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50041.X | 申请日: | 201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520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李玮;闫铁;张杨;梁英杰;侯圣;王茂盛;秦国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33/13 | 分类号: | E21B33/13;C09K8/4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东方专利事务所 23118 | 代理人: | 曹爱华 |
地址: | 163319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钻井 液中暂堵剂 粒度 分布 设计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在石油天然气工程领域中钻井液中携带的暂堵剂数量、粒径如何分布才能将近井储层岩石的孔喉有效填堵技术,具体涉及的是钻井液中暂堵剂粒度分布的分形设计方法。
二、背景技术:
在钻井过程中,地下储层常常会被钻井液伤害,造成储层岩石中的孔隙、裂缝和溶洞堵塞,增加井筒附近的表皮系数,降低近井区域油层的渗流能力。暂堵是钻井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油气层保护技术,其关键技术是钻井液携带的暂堵剂如何将储层岩石的孔喉有效填堵,以形成薄而政密的高质量泥饼。
为使钻井完井液在井壁上形成超低渗透的泥饼,需要依据暂堵剂粒径与储层孔隙尺寸之间的匹配关系,寻找一种科学、合理的暂堵剂的选方法。在本发明作出之前,现有技术设计暂堵剂颗粒大小、数量及分布的方法主要是1977年Abrams提出钻井液中暂堵剂颗粒尺寸的“1/3架桥准则”,即当暂堵剂颗粒的粒度中值等于或略大于储层平均孔径的1/3时,有利于形成致密的泥饼,并阻止钻井液中的液相和固相侵入储层岩石孔喉之中。由于储层孔喉尺寸分布的非均质性明显,对非均质储层中较大尺寸的孔喉,采用“1/3架桥准则”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暂堵效果。虽然此方法能形成具有暂堵效果的泥饼,但并不能良好地避免储层受到伤害。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钻井液中暂堵剂粒度分布的分形设计方法,它用于解决现有暂堵剂粒度尺寸分布单一,暂堵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钻井液中暂堵剂粒度分布的分形设计方法:
1)对需要暂堵的储层岩石进行现场取样,确定储层最大孔喉直径dmax,进而确定岩样孔喉直径的d90,将d90作为暂堵剂颗粒粒径分布的最大值,即d1=d90;
2)在室内对岩样进行常规的压汞实验,确定储层孔喉直径分布的分形维数D,及储层孔喉直径中值;
3)采用分形设计方法设计暂堵剂粒度分布,将暂堵剂颗粒按照粒径的不同,分成N阶,N=2~5,其规律是N阶暂堵剂颗粒分形分布的第1阶暂堵剂颗粒的粒径为d1;第2阶暂堵剂颗粒的数量为第1阶暂堵剂颗粒数量的M倍,粒径为d2,d2=d1/M2;第3阶暂堵剂颗粒的数量为第2阶暂堵剂颗粒数量的M倍,粒径为d3,d3=d1/M3;以此类推,第N阶暂堵剂颗粒的数量为第N-1阶暂堵剂颗粒数量的M倍,粒径为dN,dN=d1/MN,其中的M为自然数,M=2~5。
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设计原理先进,操作方便,效果优良,成本低廉。它根据分形理论对钻井液暂堵剂的尺寸分布进行优化设计,在石油钻井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实施价值。
2、本发明暂堵剂颗粒分布呈现分形分布,不同粒径组合的暂堵剂更能有效封堵非均质严重的地下储层岩石孔喉分布。该粒度分布在石油钻井的暂堵过程中能实现理想填充,即暂堵剂颗粒在井壁形成的泥饼薄而致密,且暂堵剂颗粒在成泥饼过程中流失少。
四、附图说明:
图1为实例1润湿相饱和度Sw和毛管压力Pc的双对数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结合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过程具体为:
1)对需要暂堵的储层岩石进行现场取样。确定储层最大孔喉直径dmax,进而确定岩样孔喉直径的d90,d90指当暂堵剂颗粒在其粒径累积分布曲线上的d90值,也就是90%的暂堵剂颗粒粒径小于该值,对于本实施例最大孔喉直径为15.3μm,将d90作为暂堵剂颗粒粒径分布的最大值,即d1=d90=3.91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石油大学,未经东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5004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分解燃烧器
- 下一篇:晶须复合材料汽车饰件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