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奶牛大肠杆菌乳房炎灭活疫苗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50056.6 | 申请日: | 201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918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敏;刘永祥;王鋮;杨秀兰;杨定兴;孙艺萍;郝国成;高啸 | 申请(专利权)人: | 赤峰博恩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9/108 | 分类号: | A61K39/108;C12N1/21;A61P15/14 |
代理公司: | 赤峰市专利事务所 15103 | 代理人: | 曹宏光 |
地址: | 024045 内蒙***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奶牛 大肠杆菌 乳房 炎灭活 疫苗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奶牛大肠杆菌乳房炎灭活疫苗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经基因定点缺失的奶牛大肠杆菌重组工程菌乳房炎灭活疫苗(称奶牛大肠杆菌乳房炎灭活疫苗,又称X-10大肠杆菌乳房炎灭活疫苗)制备方法,用于大肠杆菌感染性奶牛乳房炎的免疫预防。属于生物制品领域。
背景技术 奶牛乳房炎(Bovine Mastitis)是危害畜牧业发展、食品安全、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特别是近年环境改变、抗生素滥用耐药,超级细菌出现,细菌感染奶牛乳房炎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攀升,严重危害畜牧业发展、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由此再次敲响警钟,奶牛乳房炎已成为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疫苗防控势在必行。
据国际奶牛联合会报告,全球有2.2亿头奶牛,因理化所致奶牛乳房炎发病率明显下降,而病原微生物感染奶牛乳房炎呈显著上升,其发病率高达60%以上。引发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达140余种,主要是细菌类占主流,其中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感染占90%以上,且由多种病原菌共同或单独引起。据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奶牛乳房炎以大肠杆菌、金葡菌和链球菌病原菌为主,占细菌感染的91.4%,其中大肠杆菌感染达30%,大肠杆菌按O抗原分就有130多个型,与当前国际报道感染菌种和型及流行趋势相一致,均可直接由一种大肠杆菌或者多种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乳腺炎,成为危害奶业发展的主要病原菌。奶牛乳腺炎可分为临床型和隐性型,临床型乳区发热、肿痛、泌乳量减少,乳汁性状发生改变,细菌数增多、体细胞增加,重者并发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隐性型乳腺炎没有特异的临床表现,仅通过体细胞、产奶量及质量检测才能检出,但奶牛罹患率比临床型高得多,造成病原微生物的进一步播散,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临床型,实际损失可能比临床型高得多。奶牛乳房炎不但影响奶牛生活质量和产量,而且经济损失也明显突出,如发达美国每年达30亿 美元、英国4亿美元,我国35亿元以上,尤其是奶制品及肉食品抗菌素及细菌产物严重超标,已成为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问题。
目前奶牛乳房炎治疗抗生素为首选,大量抗生素使用造成耐药,而得不到有效控制,已严重影响畜牧业健康发展。人们最大愿望就是通过接种疫苗有效控制奶牛乳房炎,其目的就是增强机体免疫应答反应,特别是乳腺组织的免疫应答反应来阻止、中和、杀灭外界进入的病原微生物,但由于乳房本身的生理特点给有效免疫力的产生带来了了一系列特殊的挑战。第一,乳房炎是乳腺组织的炎症,然而免疫应答增强在奶牛患乳房炎的情况下并不总是有益的。免疫反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量的嗜中性粒白细胞从血液迁移到感染的乳腺来发挥作用。在现实牛奶中出现大量的体细胞并不认为是好事,因为体细胞数量增加说明奶牛已患乳房炎,并且此时牛奶品质、产量会明显下降。第二,乳腺中的牛奶会稀释抗感染的嗜中性粒细胞的浓度,而且牛奶中的一些成分,像脂肪和酪蛋白能降低抗感染嗜中性粒细胞的杀菌能力。第三,奶牛饲养有大量可引起乳房炎的微生物的环境中,而且奶汁本身给病原菌生长提供了温床。因此,使奶牛乳腺产生有效的免疫力,降低乳房炎的发生率,需要攻克的难题较多,给奶牛乳房炎疫苗研发提出比其它传染病疫苗更高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赤峰博恩药业有限公司,未经赤峰博恩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500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