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感应车库门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50109.4 | 申请日: | 201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425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黄布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民办尚德实验学校 |
主分类号: | E05F15/20 | 分类号: | E05F15/20;E05F15/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31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感应 车库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门的开关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感应车库门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的普及度也随之提升,车库也成了人们关注的事情。而一道开关便捷、又具有足够保障安全性能的车库门是确保车库的安全的关键。
一些车库采用普通的防盗门,需要通过人为开启关闭,使用上非常麻烦。目前市场上还有一种通过感应磁卡开启的车库门,其原理就是一套完整的门禁系统,车库门上添加控制开关,并有一个远程控制模块控制,使用者配备一张存有正确数据的磁卡,在车库门上装有感应器,只有正确的“数据卡”才可使车库门打开。这种车库门使用方便,在开关车库门时免去了上、下车的麻烦,但刷卡时还得停车,而且磁卡比较容易遗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感应车库门系统,包括安装在车库门前安装了能感应压力的压力感应器,当收到汽车经过的压力时,车库门会自动开启,解决了进门刷卡的麻烦。
本发明自动感应车库门系统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其目的:
一种自动感应车库门系统,包括作为主体的车库门,其中,还包括安装在所述车库门上的电磁开门器、用于控制所述电磁开门器的控制模块和用于感应车辆的压力感应器;所述压力感应器、电磁开门器分别通过无线电信号连接所述控制模块。
上述的自动感应车库门系统,其中,所述压力感应器安装在所述车库门前方3~4米的路面下方。
上述的自动感应车库门系统,其中,在所述车库门内装有控制所述电磁开门器的手动开关。
上述的自动感应车库门系统,其中,所述车库门上还装有监测器,所述监测器与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无线电信号连接。
上述的自动感应车库门系统,其中,还包括无线控制器,所述无线电控制器与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无线电信号连接。
采用本发明自动感应车库门系统其优点在于:
本发明自动感应车库门系统在车库门前的路面下安装在了能感应到汽车进过时压力的压力感应器,并通过远程的控制模块控制,汽车经过时,其产生压力使得压力感应器向控制模块发出信号,并传递给电磁开门器,自动打开车库门,免去了使用者下车开门,或是停车刷卡的麻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自动感应车库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感应车库门系统,包括作为主体的车库门2,安装在所述车库门2上的电磁开门器4、用于控制所述电磁开门器4的控制模块1和用于感应车辆的压力感应器3;所述压力感应器3安装在所述车库门2前方3~4米的路面下方。所述压力感应器3、电磁开门器4分别通过无线电信号连接所述控制模块1,值得注意的是,当所述电磁开门器4工作时也会向所述控制模块发出信号,这样所述控制模块1能随时了解所述车库门2的工作情况。所述压力感应器3可感受到路面上方的压力,当汽车驶过是,其产生的压力使得所述压力感应器3向所述控制模块1发出信号,所述控制模块向所述电磁开门器4发出信号,所述车库门2自动开启或关闭,当所述车库门2为关闭状态时,当所述控制模块1接收到所述压力感应器3的信号时发出开启命令,而当所述车库门2为开启状态时,当所述控制模块1接收到所述压力感应器3的信号时发出关闭命令。使用时,先通过所述控制模块1输入其控制的压力数据范围,使所述车库门2打开更有序。在所述车库门2内装有控制所述电磁开门器4的手动开关7,在车辆驶出车库时使用。
所述的自动感应车库门系统,还包括无线控制器6,所述无线电控制器6与所述控制模块1通过无线电信号连接,这样通过所述无线电控制器6也控制所述车库门2开关,可使得车辆进出车库更方便。所述车库门上还装有监测器5,所述监测器5与所述控制模块1通过无线电信号连接。
所述车库门2上还装有监测器5,所述监测器5与所述控制模块1通过无线电信号连接,当所述电磁开门器4工作时其也会向所述控制模块1发出信号,则所述控制模块1再向所述监测器5发出拍摄的命令。这样可以确保所述车库门2开启、关闭时随时收到监控,确保安全。
应当认识到,上述的实施例仅作为本发明自动感应车库门系统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例举而提出,本发明自动感应车库门系统并不仅局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实施的各种简单改进也应当落入本发明自动感应车库门系统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民办尚德实验学校,未经上海市民办尚德实验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501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径分支井筒检查井
- 下一篇:管道件筒体与支管连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