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径向可变容积腔抽油泵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50507.6 | 申请日: | 201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58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朱士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士荣 |
主分类号: | F04B47/00 | 分类号: | F04B4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700 江苏省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径向 可变 容积 抽油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井内抽油装置中的一种抽油泵,尤其涉及一种井内抽油装置中抽油泵径向泵腔的可变结构,特别适用于井口地面空间位置较小环境下的斜井、水平井、“S”井的采油装置,属于采油技术领域。
背影技术
公知的抽油方式一般采用抽油杆带动抽油泵抽油,不仅需要大量的井口设施,而且抽油杆的往复运动,一方面使与其接触的部件因摩擦而产生较大的磨损,另一方面在斜井、水平井、“S”井以及井口地面空间位置较小的环境下更是无法适用。同时因井下恶劣环境导致抽油泵寿命极短。因而设计出一种适应于无抽油杆和井下恶劣环境的积差式抽油泵,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它既延长了抽油泵使用寿命,又解决了因斜井、水平井、“S”井以及陆地集中布井过程中相邻井口空间小、浅海地区填海集中钻采等场合下利用抽油杆抽油的不适应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变化泵腔径向容积,从而实现改变腔内油压的井下抽油装置,它实现了无杆抽油,且极大地延长了抽油泵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它由泵筒,液动连接管,上单向阀,变容活塞,下单向阀,泵腔构成。其特征在于变容活塞的内腔一端设有液动连接管;所述的变容活塞的外壳体是可伸缩的材料;所述的变容活塞体积是可变的。所述的泵腔上下底部分别设有上单向阀、下单向阀。
本发明具有占地面积小,抽油方式独特,适用井形广等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发明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液动连接管,2.泵体连接上螺纹,3.上单向阀、4.泵腔,5.变容活塞,6.弹簧,7.泵筒,8.下单向阀,9.泵体连接下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液动连接管1与变容活塞5内腔相连,在地面液压系统作用下,液动连接管1把动力液体(如液压油)下压进变容活塞5内,使变容活塞5内液压增大(同时其内部设有的弹簧被拉伸),由于变容活塞5是可伸缩的材料制作而成,变容活塞5伸长而体积变大,压缩泵筒1的泵腔4的空间,泵腔4内的压力增大体积变小,下单向阀8关闭,泵腔4中的原油通过上单向阀3排出而被送入油管。当液动连接管1在地面液压系统作用下,把动力液体吸出变容活塞5时,变容活塞5在内腔负压和内部弹簧6收缩弹力的作用下收缩,体积变小,泵腔4内空间变大而形成瞬间负压,上单向阀3关闭、下单向阀8打开,井下原油从下单向阀8被抽入泵腔4内。这样通过地面液控系统的作用,实现变容活塞5的高频率的膨胀和收缩,从而源源不断地将原油从井下经油管排出地面。
本发明中,泵筒1通过泵体连接上螺纹2和泵体连接下螺纹9与接箍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士荣,未经朱士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505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