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主机间数据的传输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50806.X | 申请日: | 201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74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吴清秀;陈志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38 | 分类号: | G06F13/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张燕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机 数据 传输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在二个主机间进行数据的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计算机间数据的传输相当频繁,故其传输速率将直接影响计算机的效能。在网络技术普及之后,计算机间数据的传输则更为频繁,因此,对于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也相对提升。近年来,在服务系统的大量应用下,对于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也日益提高。
为了提高速据传输速率,支持高可靠性(HA,High Availability),又要使系统尽可能简单、有效,业界提出了基于周边装置组件互连扩充(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 Express)的高级交换架构(Advanced Switching Architecture)、基于PCI Express的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QOS)特性的非透明桥(non-transparent Bridge,NTB)技术,此技术可用来在周边装置组件与外围装置组件间进行数据传输,也可适用于高性能的芯片到芯片、板子到板子、背板和机箱之间的互连。
此外,传统在二台主机间的数据传输,则依赖互连网的网络协议来达到,例如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TCP/IP)。
虽然业界提出了上述两者数据传输的技术,但对于二台主机间的数据传输,未同时具有高可靠性、架构简单且传输速率高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主机间高传输速率数据传输的方法。
本发明适于将一第一主机的数据传输至一第二主机,第一主机与第二主机间具有一周边装置组件互连扩充(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Express),所提出的技术手段包括下述步骤:于该第一主机的一内存建立一来源缓冲区,并切割该来源缓冲区为多个来源区块;于该第二主机的一内存建立与该来源缓冲区映射的一目的映射区及多个目的区块;该第一主机将该数据转成数据段及其元数据并写入该些来源区块;该第一主机向该第二主机发送一中断通知,通知该第二主机接收数据;以及该第二主机将该来源区块的该元数据及该数据段依序写入该目的区块。其中,第一主机与该第二主机间具有一周边装置组件互连扩充。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互比较时,具备下列特性及优点:
1.不需借助外部其它硬件,通过软硬件结合方式,达到二主机间的数据传输。
2.提高二主机间数据传输速度。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依据本发明的硬件架构示意图;
图2为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配合图表将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说明如下:
请参照图1,为依据本发明的硬件架构示意图。本发明的主机间数据的传输方法适于将第一主机20的数据传输至第二主机30。第一主机20与第二主机30间以周边装置组件互连扩充40(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Express)互连。
第一主机20与第二主机30可以是但不限于服务器,第一主机20与第二主机30可以分别为本地与远程的服务主机。以下实施例的说明是以从第一主机20发送数据至第二主机30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制,也可将本发明应用于将第二主机30的数据发送至第一主机20的应用上。
从图中可以看见,第一主机20包含内存22(也可称本地物理内存,localphysical memory)及上层缓冲26(upper layer receive buffer)。第二主机30也包含内存32及上层缓冲36。上层缓冲26,36可以分别是第一主机20及第二主机30的应用层。
第一主机20可在内存22建立(或称划分)缓冲区24(也可称传输缓冲区),而缓冲区24可以被切割成多个区块24a,24b,24c,以本实施例而言,缓冲区24可以称为来源缓冲区24,而区块则可称为是来源区块24a,24b,24c。同样的第二主机30可在内存32建立目的缓冲区34(以下称目的映射区)及多个目的区块34a,34b,34c。来源组冲区24及目的映射区34对第一主机20与第二主机30均为可见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508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 下一篇:制备低碳烯烃的反应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