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传感器装置、驱动方法、显示装置、电子单元及摄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50929.3 | 申请日: | 201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814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高德真人;千田满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2 | 分类号: | G06F3/042;G09G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陈桂香;武玉琴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感器 装置 驱动 方法 显示装置 电子 单元 摄像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所包含的主题与2009年11月27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案JP 2009-270424以及2010年10月5日提交的JP 2010-225548中所揭露的主题相关,这两个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案的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摄取物体的图像并检测邻近物体的位置的传感器装置、用于驱动此种传感器装置中所采用的传感器元件的方法、具有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传感器功能(输入功能)和显示功能)、以及包括此种显示装置的电子单元。本发明还涉及用于通过对由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和X射线所表示的辐射线的波形进行转换从而根据辐射线来读取信息的辐射线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先前,已知一种包括传感器面板的光学传感器装置,在该传感器面板中,以矩阵形式排列有多个光电转换元件(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第09-92807号及第2001-345440号)。此外,已开发出这样一种显示装置,在该显示装置中,在显示面板内以矩阵形式排列有多个显示像素及多个光电转换元件,使得该显示面板本身具有光学传感器功能(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第2006-276223号及第2008-233257号)。
在上述传感器装置或显示装置中,将根据所接收到的光的量而产生的并从光电转换元件提供的电荷蓄积在蓄积电容中,并且读出与蓄积电容中所蓄积的电荷对应的电压值并将该电压值作为传感器检测信号而输出。进入光电转换元件的光的量会根据接近面板表面的物体的位置、距离、尺寸等而发生变化,并且因此传感器检测信号也会发生变化。因此,通过适当地处理来自以矩阵形式布置的多个光接收元件中每一者的传感器检测信号,就可以检测出接近面板表面的物体的位置等。在此种装置中,利用光电转换元件在预定光接收(曝光)周期之后执行读出操作,然后将预定复位电压施加至蓄积电容,从而将蓄积电容中所蓄积的电荷复位。之后,重复进行例如光接收和读取等传感器操作。
在此种传感器操作中,存在如下的情形:甚至在执行复位操作之后,蓄积电容仍保持复位前状态。当蓄积电容保持复位前状态时,在进行后续的读取操作时会出现所谓的“残像(afterimage)”,从而使得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检测结果。作为先前技术,例如,上述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第2001-345440号揭露了一种通过使用复位晶体管来减少残像的发明。然而,在此种先前技术中,未采取足够的措施来处理在使用了具有门极电极的PIN光电二极管作为光电转换元件的情形中出现残像的问题。在PIN光电二极管的情形中,i层处于蓄积状态(饱和状态)、耗尽状态以及反转状态中的任一种状态。具体而言,存在如下的问题:即使当在i层进入蓄积状态之后的短时间段中供应复位电压时,也无法充分地将蓄积电容中所蓄积的电荷复位。因此,期望提供一种解决该问题的补救方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期望提供如下的一种传感器装置、一种用于驱动传感器元件的方法、一种具有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以及一种电子单元:即使当例如光电转换元件处于蓄积状态(饱和状态)时,上述装置、方法及单元也能通过可靠地将电荷蓄积部中所蓄积的电荷复位以减少残像从而实现稳定的检测操作;并且本发明还期望提供一种辐射线摄像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提供一种传感器装置,其包括以二维方式布置的多个传感器元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多个传感器元件的传感器驱动部。这些传感器元件中的每一者均包括:光电转换元件,它根据所接收到的光的量产生电荷;电荷蓄积部,它连接至光电转换元件的一端,并蓄积由所述光电转换元件产生的电荷;读出部,它读取根据所述电荷蓄积部中所蓄积的电荷而得到的电压值或读取所述所蓄积的电荷,以将所读取的电压值或所读取的电荷作为传感器检测信号而输出;以及复位部,它通过向所述电荷蓄积部供应预定复位电压来将所述电荷蓄积部中所蓄积的电荷复位。所述传感器驱动部控制所述复位部,使得在超过一个水平扫描周期的周期中连续地或间歇地向所述电荷蓄积部供应所述预定复位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公司,未经索尼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509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