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莲藕的微型种藕繁殖技术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52989.9 | 申请日: | 201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77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柯卫东;彭静;刘玉平;刘义满;黄新芳;叶元英;李双梅;李峰;朱红莲;黄来春;赵春;李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H4/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马辉 |
地址: | 430065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莲藕 微型 繁殖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莲藕的微型种藕繁殖技术,属于蔬菜种苗生产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莲藕是一种重要的水生经济作物,既具食用、观赏和药用价值,也具园艺美化和净化水体等环境生态价值。同时,莲藕是我国水生蔬菜作物中最具特色、栽培面积最大的水生蔬菜作物之一,莲藕每年栽培面积约500万亩,因此对藕种的需求量很大。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莲藕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显得越来越突出,很多水稻田、鱼塘等也被农民用于种植莲藕。而在莲藕老产区,由于年年种植同一品种,没有更新,使得莲藕品种老化、退化现象严重,造成产量降低,品质(包括食用品质和商品品质)变劣。针对这种严重状况,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更换莲藕新品种。但常规莲藕品种以无性繁殖为主,表现出繁殖系数低,易带病,体积大,不利于种苗的长途运输、推广等问题,限制了莲藕新品种的推广。用微型种藕取代莲藕传统用种方式,将极大地加快全国莲藕新品种的推广应用速度,满足生产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莲藕的微型种藕繁殖技术,快速繁殖优质莲藕微型种苗。它克服了常规藕繁殖速度慢,体积大、不便于运输等缺点,使莲藕种苗微型化,在便于运输的同时,也便于农民大田种植生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型种藕繁殖技术,包括:取莲藕的组培苗、试管藕、莲藕的顶芽和腋芽、莲种子等作为繁殖体,栽培于直径15~50cm,高8~60cm的容器中,经过种植于泥或其他基质上,生长发育,繁殖形成微型种藕。具体步骤为:
第1步:准备容器和基质。清理田间杂草,整平田地,摆放容器,容器直径15~50cm,高8~60cm,填土、泥或其它基质至容器高度的2/3。
第2步:定植。在日平均温度稳定于13℃以上后,将莲藕的组培苗、试管藕、莲藕的顶芽及腋芽、莲种子等繁殖体栽培于已准备好的加有泥或其他基质的容器中。
第3步:加入水或营养液。向容器中加入水或营养液,使植株正常生长。
第4步:精细管理。在微型种藕生长发育过程中,进行水深调节、追肥、清除杂草、病虫害防治等管理。
第5步:繁殖形成微型种藕。繁殖形成具有最少3~8节,长12~80cm,质量20g~1500g的微型种藕。
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是采用试管藕作为莲藕的繁殖体,其中所述的试管藕的培养包括如下步骤:
(1)、茎尖启动:选取无病莲藕的顶芽或侧芽为外植体,剥去外层叶鞘,切取茎尖接种于莲藕茎尖启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直至生长成单芽或丛芽,其中茎尖启动培养基为1/2MS+6-BA0.5~4.0mg/L+NAA0.1~0.5mg/L+3.0%蔗糖+琼脂0.5~0.6%;
(2)、继代增殖:将单芽或丛芽转接到继代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增殖培养,直至产生新的丛芽,其中继代培养基为1/2MS+6-BA0.5~2.0mg/L+NAA0.1~1.0mg/L+3.0%蔗糖+琼脂0.5~0.6%;
(3)、生根:将丛芽分割成单芽,转接到生根培养基上诱导生根,直至生根形成试管苗,其中生根培养基为1/2MS+6-BA0.5~1.0mg/L+IBA0.1~1.5mg/L+AC0.5~1.0g/L+5.0%蔗糖+琼脂0.5~0.6%;
(4)、诱导试管藕:生根培养30d后,将液体培养基1/2MS+6-BA0.1~1.0mg/L+NAA0.1~0.5mg/L+3.0~12.0%蔗糖倒入培养容器中,诱导形成试管藕。
所述的试管藕的各阶段培养基的pH值为5.8~6.0,培养温度为24~26℃,光照强度为2000~2500lx,每天光照时间为10h。
本发明培养基全称是:
MS:Murashige&Skoog (1962)培养基;6-BA:6-苄氨基嘌呤;
NAA:萘乙酸;IBA:吲哚丁酸;AC:活性炭。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未经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529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