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冲击骨植入式假肢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53549.5 | 申请日: | 2010-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55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杜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创达技术交易市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78 | 分类号: | A61F2/78;A61F2/00;A61L27/04;A61L27/10;A61L27/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011 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击 植入 假肢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假肢制造技术领域,具体的是涉及一种防冲击骨植入式假肢。
背景技术
传统假肢因接受腔一残肢介面环境和透气性差,产生恶臭,因磨擦引起的残肢感染,并存在肢体活动范围受到限制,以及残肢过短者不能安装假肢的限制等不足。骨植入式假肢借鉴人工关节植入技术,提出于 20 世纪 70 年代,因中间植入体与骨的结合和伸出部分与皮肤界面密封等技术的制约,一直到 90 年代钛合金在种植牙和人工关节上成功应用之后,这个设想才变成现实。 1995 年第 6 届 ISPO (国际假肢矫形学会)世界大会上,瑞典布渊艾马克在国际上率先报告了骨植入式假肢的研究成果。除瑞典外,日本、英国也有骨植入式假肢研究的报导。日本主要集中在植入体材料方面的研究,进行过动物实验。英国引进瑞典技术做临床试验研究。
布渊艾马克发明骨植入式假肢的植入体与他发明的牙种植体类似,植入体由两段组成,第一次手术时先将第一段植入体插入骨腔内,当这段植入体与骨牢固结合后,再进行第二次手术,通过一个长螺栓将第二段植入体连接到第一段植入体上,第二段植入体的另一端伸出体外,当第二段植入体与软组织和皮肤结合接口愈合之后,再将假肢连接在植入体的伸出端。这种两段式植入体由于第二段植入体通过一个穿心螺栓固定在第一段植入体上,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强度较差,常发生弯曲和折断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冲击骨植入式假肢,主要由植入体、中间连接体和外假肢三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植入体一端插入残端骨腔内,另一端经皮肤伸出体外,中间连接体将外假肢固定在植入体的伸出端。
所述植入体用生物相容性金属钛及其合金、陶瓷、高分子材料、塑料,经注模或加工制造成外径适合所连接骨的内腔,使得植入体能够插入残端骨腔,并结合紧密,伸出体外部分为多棱柱体;其多棱柱体为 1-10 正多边形棱柱。
所述中间连接用金属及其合金、陶瓷、高分子材料、塑料,经注模或加工制造.,其上端为与植入体伸出体外多棱柱相适应的内腔,下端为连接盘,中部有一段比植入体细的圆柱,用于传递运动和力,并且当假肢受到强烈撞击或其他超出残端骨承受能力范围之外的力作用时,可以比植入体先发生变形,吸收冲击能量,使冲击力不伤及植入体和骨,对植入体和残端骨起保护作用。
所述骨植入式假肢的安装方法有两种:其一在手术时将植入体上端插入残端骨腔,下端经过软组织和皮肤直接伸出体外通过中间连接体将外假肢安装在植入体伸出端上;其二在手术时将植入体上端插入残端骨腔,并将整个植入体缝合在残端皮内,待植入体与骨结合牢固后,再作第二次手术,将植入体下端剥离出来,经过软组织和皮肤伸出人体外;在植入体与骨和皮肤的接口长合,形成可靠连接之后,通过中间连接体将外假肢安装在植入体伸出端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植入残端骨内腔的中间体伸出体外,可直接将假胶连接在植入体上。它没有传统假肢用于传递运动和动力的接受腔,直接通过植入体传力于主干骨,符合人体生物力学规律。这种假肢从根本上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使冲击力不伤及植入体和骨,对植入体和残端骨起保护作用。更符合人体肢体生物运动规律,使人有跟常人一样的感觉。
附图说明
图 1 为骨植入式大腿假肢的结构示意图
图 2 ( a )、( b )为骨植入式大腿假肢中间连接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 1 所示为骨植入式大腿假肢的结构示意图,残肢 1 中的残端骨 2 与植入体 3 的上端牢固结合,植入体 3 伸出体外的下端与中间连接体 4 相连,并通过连接管 5 与膝关节 6 联接,膝关节 6 经腿管 7 与假脚 8 联接。
图 2 ( a )、( b )所示为骨植入式大腿假肢中用钛合金制造的中间连接体 4 结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上端是一侧有一窄缝隙 13 的内六方孔 9 ,外圆上有螺钉锁紧压片器 10 ,以便与端部为六方的植入体 3 伸出端牢靠地连接,且能快速拆装。其下端为与外假肢相连的连接盘 12 。其中间部分的直径设计得比植入体细一些,使得在假腿受到强烈撞击或其他超出大腿残端骨承受能力范围的力作用时,这个部位可以先发生变形,吸收冲击能量,使冲击力不伤及植入体和残端骨,起保护作用。
上述植入体是用生物相容性金属及其合金(如钛、钛合金等)、陶瓷、高分子材料、塑料等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材料进行注模或加工制造植入体。植入体上端为凸形结构,其外径要适合所连接骨的内腔,使得植入体能够插入残端骨。植入体由一体组成,在手术时将植入体上端插入残端骨后,下端根据具体情况可以经过软组织和皮肤直接伸出人体外,也可以将整个植入体缝合在人体残端内,待植入体与骨结合牢固后,再作手术将植入体下端经过软组织和皮肤伸出人体外。植入体伸出体外部分的结构要与中间连接体的上端与之相连接部分的结构相适应。当植入体手术伤口愈合,且植入体与残端骨形成紧密连接后,通过中间连接体将外假肢连接到植入体伸出体外的下端,则骨植入式假肢安装完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创达技术交易市场有限公司,未经大连创达技术交易市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535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治疗小儿腹泻的药物组合物
- 下一篇:带伞状圈套的腔静脉插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