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平面转立体的图像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53871.8 | 申请日: | 2010-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93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刘纹高;张泓;孙贤文;谢相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13/00 | 分类号: | H04N1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6001 广东省惠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面 立体 图像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平面转立体的图像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图像处理(image processing)技术,即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分析,以达到所需结果的技术,又称影像处理技术,2D(平面)图像转为3D(立体)图像的也属于该技术范畴。
由于人眼立体视觉是基于视差而来,因此3D立体显示的基础,就是要以人工方式来重现视差,简单说就是想办法让左右两眼分别看到不同的影像,藉以模拟出立体视觉。在这个基础之下发展出各式各样的3D立体显示技术,主要分为眼镜与裸眼两大类型。
2D转3D技术是指,将没有视差的2D图像,通过2D图像之间的参考关系,获取3D左右眼的视差图像,即各幅图像序列之间,获取存在水平视差的图像进行参考,获取参考信息,参考信息产生深度参考图像,然后该深度参考图像和原始2D图像,通过左右水平视差位移的方式,获取3D左右眼的视差图像。
在2D转3D的过程中,计算机是无法具体识别2D画面内的深度信息,所以导致完全依赖于计算机算法转换出的3D图像,始终无法获得较好的3D立体场景,为了获取较好的3D立体场景,往往需要用人工方式去识别出画面场景的深度信息,这种通过人工方式识别获取的深度图,和具体2D图像生成的3D图像才是较符合真实场景的,但是这种通过每帧人工方式获取深度图的方法,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成本和增加时间周期,导致这种技术转换3D影片的成本较高,但是许多情况下影片是处于连续的场景中,深度图也是按照有规律的渐变模式进行变化,在这样场景中如果每帧都按照人工方式处理,明显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方法提供一种平面转立体的图像处理方法,能够自动获取连续场景中所有帧的灰度图,减少人工参与。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平面转立体的图像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确定连续场景的起始帧和结束帧;
B.获取起始帧的深度图;
C.对其它帧进行灰度化预处理;
D.对灰度化后的帧进行处理获取连续轮廓曲线集合;
E.提取轮廓某一方向的坐标信息;
F.通过帧差方式计算出轮廓在该方向上的运动值集合;
G.通过位移法和相邻像素填补方式获取每帧所对应的深度图;
H.根据起始帧至结束帧的深度图进行平面转立体处理。
所述的图像轮廓运动检测方法,其中,所述步骤D进一步包括步骤:
D1.对灰度化后的帧采用三点均方差法获取轮廓点集;
D2.通过最小均方差法进行曲线拟合,获取连续轮廓曲线集合。
所述的图像轮廓运动检测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E中提取的是水平方向的坐标信息。
所述的图像轮廓运动检测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F中,计算出的是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值集合。
所述的图像轮廓运动检测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F中,所述运动值集合中的正值表示该帧的轮廓点相对前一帧水平向右变化,负值则表示向左变化。
所述的图像轮廓运动检测方法,其中,所述步骤G进一步包括步骤:
G1.根据每帧在指定方向的坐标变化值移动对应的像素点;
G2.移动像素点后按照反向拷贝相邻像素填补留下的空白像素位。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在获取连续场景中起始帧的深度图后,自动对后续每帧进行灰度化预处理,然后获取每帧的轮廓点集从而进行曲线拟合,再通过帧差方式获取位移信息,最后通过位移法和相邻像素补填方式自动生成每帧的深度图,在图像进行平面转立体时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平面转立体的图像处理方法较佳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为了解决现有高质量人工方式2D转3D影片费时费力的情况,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位移法的2D转3D影片深度图生成方法,能够在通过连续场景的第一帧深度图,结合场景序列变化的信息,运用位移算法的方式对深度图进行修改,获取连续场景的深度图,从而使图像处理设备可以根据深度图自动进行图像的3D转换,提高2D转换3D影片的效率。
参考图1,本发明平面转立体的图像处理方法较佳实施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对影片进行处理时首先确定影片连续场景的起始帧和结束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538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彩色图像和单色图像的图像处理
- 图像编码/图像解码方法以及图像编码/图像解码装置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方法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