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稻OsNAC编码序列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54454.5 | 申请日: | 201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07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13 |
发明(设计)人: | 明凤;陈旭;张文政;唐雪蓉;但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4/415 | 分类号: | C07K14/415;C12N15/29;C12N15/82;C12Q1/68;A01H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陆飞;盛志范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稻 osnac 编码 序列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以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水稻中表达的NAC家族转录因子的克隆、基因表达模式分析、转基因载体的构建、植物转化、转基因植株的获得,以及相应的表型和细胞水平鉴定。
背景技术
植物生殖发育的多个环节影响到果实和种子的大小和多少。因此,控制生殖发育的基因可以决定农作物的产量。植物生殖发育的环节包括花器官的发育,雄蕊细胞分裂和分化,减数分裂,及花粉发育,调节这些环节的基因可能会对产量有很大的影响。对植物生殖发育的功能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的分析研究,将为提高作物产量提供候选基因。
根据拟南芥花药发育5~8期的芯片数据结果,发现ANAC092在两个花粉发育异常的突变体spl,ems中的表达量较野生型大量下调,推测其在花粉发育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该基因参与拟南芥的衰老和侧根形成过程,尚未有其在花粉发育过程中作用的报道。NCBI中通过BLASTn获得了该基因在水稻品种“日本晴”中的同源基因OsNAC(Os04g0460600,LOC_Os04g38720)。
NAC家族转录因子是植物特有的一大类转录因子,其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主要参与形态建成,包括顶端分生组织的形成,侧根的形成,次生壁的形成等,另外NAC家族还参与植物的生物逆境和非生物逆境反应。尚未有其参与花粉发育的报道。
在本发明被公布之前,尚未有任何公开或报道过本专利申请中提及的水稻OsNAC在花粉发育中功能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新的水稻功能基因OsNAC,该基因是NAC家族转录因子。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这种水稻蛋白OsNAC编码序列在参与花粉发育中的应用。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水稻功能基因OsNAC,该基因是NAC家族转录因子,能参与花粉发育,其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DNA分子,该序列编码具有SEQ ID NO.2所示氨基酸序列的多肽。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克隆出编码OsNAC的开放阅读框的方法,序列为SEQ ID NO.1所示核苷酸序列的105 ~ 1136bp,ORF长度为1032bp(红色字符标识出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检测OsNAC mRNA时空表达模式的方法,其步骤如下:
1、取萌发5d的水稻幼苗的根,花粉发育早期减数分裂时期的花序和花粉粒形成时期的花序,固定,石蜡切片。
2、利用OsNAC开放读框的3’端和3’UTR的特异序列(SEQ ID NO.1所示序列的1020bp ~ 1244bp)设计特异引物SEQ ID NO.5和SEQ ID NO.6,合成探针,杂交显色。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通过Realtime PCR检测OsNAC表达量的方法,它包括用SEQ ID NO.1所示序列的1020bp ~1244bp为模板设计引物SEQ ID NO.5和SEQ ID NO.6, Realtime PCR定量分析水稻不同器官中和不同激素,胁迫处理下水稻体内OsNAC的表达量的变化。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的编码NAC家族转录因子在参与花粉发育过程中的应用。包括:
将所述的编码NAC家族转录因子序列转入拟南芥,分析其对花粉发育的功能,具体步骤如下:
(1)将编码序列可操作的连接于植物表达载体,形成含有SEQ ID NO.1序列ORF框的表达载体;
(2)将步骤(1)中的表达载体转化拟南芥;
(3)通过抗生素筛选,RT-PCR鉴定,获得转基因阳性单株,转基因植物的花粉发育异常,花粉粒含量减少。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鉴定是否存在OsNAC核苷酸序列的方法,它包括用SEQ ID NO.3和SEQ ID NO.4所示ORF框的特异引物对转基因拟南芥基因组DNA进行PCR反应,PCR反应体系中添加5%的DMSO,可以提高PCR反应的特异性,然后通过检测是否扩增出目的片段来判断是否含有OsNAC核苷酸序列。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544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