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活瓣式水压马达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54971.2 | 申请日: | 201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946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战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战卫 |
主分类号: | F03B3/00 | 分类号: | F03B3/00;F03B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300 山东省青岛市胶***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瓣式 水压 马达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力发电马达,具体说是一种水利发电的活瓣式水压马达。
背景技术
当前水力发电动力大多采用水轮机,而水轮机对水资源的利用率低,当前水力发电广泛采用水轮机为驱动力。而水轮机存在体积大,重量大,制造困难,超大型水轮机依靠进口。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水轮机对水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活瓣式水压马达,用以替代水轮机。具体方案如下:
活瓣式水压马达,包括:活瓣、外圈、轮辐、活瓣推动重锤和内圈,活瓣与外圈通过连接轴连接;轮辐沿内圈和外圈的外缘成对等距连接;活瓣推动重锤在内圈和外圈之间,沿外圈中心线全浮动安装。
上述的活瓣由活瓣承压面板、承压面支撑板、活瓣背板和连接轴组成,活瓣承压面板的形状是以连接轴的中心为圆心、以圆心到活瓣承压面板的距离为半径的弧;承压面支撑板的底边是以外圈的圆心为圆心、以圆心到外圈外侧距离为半径的弧;活瓣背板形状是以外圈的圆心为圆心、以圆心到外圈的内侧距离为半径的弧。。
上述的连接轴安装在每个做功单元右侧靠近轮辐处。
上述的外圈上开有T形开口。
上述的T形开口1字部起于连接轴的中心,沿外圈的中心线向左,连接轴的中心到活瓣承压面板5的距离为1字部投影长度,承压面支撑板的厚度为1字部的宽度;T形开口一字部,以活瓣承压面板的厚度为长度,以外圈的宽度为宽度。本发明对水力资源的利用率取决于活瓣承压面板的厚度和承压面支撑板的厚度,其横截面积相加的值越小,对水力资源的利用率就越高。
上述的密封水道的形状即是活瓣在全伸出状态,外圈以外的运动轨迹,起始点为活瓣达到全伸出状态时所处的位置,长度为其运动到反方向相邻活瓣达到全伸出状态时的距离。
本发明其零部件可以分体生产、运输、安装方便,并且其活瓣式结构对水力资源有极高的利用率,可广泛用于水力发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活瓣结构图;图3为本发明T型开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道,2-T型开口,3-连接轴,4-活瓣,5-活瓣承压面板,6-承压面支撑板,7-活瓣推动重锤,8-外圈,9-活瓣背板,10-内圈,11-轮辐,12-承压面支撑板底边,13-密封水道,14-T型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活瓣式水压马达,包括:水道1、密封水道13、活瓣4、外圈8、轮辐11、活瓣推动重锤7和内圈10组成。活瓣4与外圈8通过连接轴3连接;轮辐11沿内圈10和外圈8的外缘成对等距连接;活瓣推动重锤7在内圈10和外圈8之间,沿外圈8中心线全浮动安装。
活瓣4由活瓣承压面板5、承压面支撑板6、活瓣背板9和连接轴3组成,活瓣承压面板5的形状是以连接轴3的中心为圆心、以圆心到活瓣承压面板5的距离为半径的弧;承压面支撑板底边12是以外圈8的圆心为圆心、以圆心到外圈8外侧距离为半径的弧;活瓣背板9形状是以外圈8的圆心为圆心、以圆心到外圈8的内侧距离为半径的弧。
连接轴3安装在每个做功单元右侧靠近轮辐处。
外圈上开有T形开口14。
T形开口14“1”字部起于连接轴3的中心,沿外圈8的中心线向左,连接轴3的中心到活瓣承压面板5的距离为1字部投影长度,承压面支撑板6的厚度为1字部的宽度;T形开口14“一”字部,以活瓣承压面板5的厚度为长度,以外圈8的宽度为宽度。
密封水道13的形状即是活瓣4在全伸出状态,外圈8以外的运动轨迹,起始点为活瓣4达到全伸出状态时所处的位置,长度为其运动到反方向相邻活瓣达到全伸出状态时的距离。
活瓣推动重锤7的作用是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把活瓣4从外圈8内推出并压迫其封闭密封水道13。活瓣承压面板5接受来自压力水道1压力推动该马达旋转作功。
本发明的原理是利用作用在活瓣承压面板5上的水压力推动其旋转作功。其本身要消耗活瓣推动重锤7推出活瓣4达到全开的能量。活瓣承压面板5的面积-(活瓣承压面板5的横截面积+承压面支撑板6的横截面积)×百分之百=水压能量的利用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战卫,未经战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549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荧光灯
- 下一篇:一种多注行波管永磁聚焦系统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