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埋式硬聚氯乙烯管箍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55539.5 | 申请日: | 201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81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叶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上丰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21/00 | 分类号: | F16L2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胡美强 |
地址: | 20180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埋式硬 聚氯乙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混凝土浇注的预埋式硬聚氯乙烯管箍,尤其涉及该管箍的结构。
背景技术
由图1A、图1B、图2A、图2B、图3可见:现有技术中硬聚氯乙烯管箍二个承口口部外圈各有一条加强筋1,承口根部内圈有一条定位筋2。当管箍用于混凝土B浇注预埋时,一般用铁钉3在与模板A接触的管箍承口口部的加强筋1外圈将管箍固定在模板上,或用绳索4将管箍固定在可固定处。当用于混凝土浇注预埋,由于管箍是外圈光滑的圆形直通,在外力的作用下,不管用铁钉3或绳索4都很难把管箍位置固定死,经常会发生位置偏移或倾斜,影响了与管材5的连接。
为降低施工难度,防止因位置偏移或倾斜引起的漏水或与管材连接时上下不对位,有必要对用于混凝土浇注的预埋式硬聚氯乙烯管箍的结构进行改造。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预埋式硬聚氯乙烯管箍,旨在解决上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包括:注塑连成一体的上承口直通和下承口直通;所述上承口直通根部外圈有一条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底部与该上承口直通根部外圈相连,加强筋的上部与该上承口直通根部外圈形成一条向该上承口直通根部方向下凹的第一沟槽;所述下承口直通由内结构层和外结构层组成;内结构层和外结构层的根部与上承口直通根部相连;外结构层的口部有一个固定板,固定板上有与该外结构层外圈相连的固定柱;所述的固定柱不少于2个;每个固定柱上有穿过固定板和固定柱的圆孔,外结构层高于内结构层,内、外结构层之间形成一条向该下承口直通根部方向下凹的第二沟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有内、外结构层的承口口部有与外结构层外圈和固定板连成一体的固定柱,当用于混凝土浇注预埋,只需用铁钉穿过固定柱的圆孔就能将管箍固定在模板上,提高了施工速度;另外该承口的内、外结构层能夹紧管材,降低了施工难度;另一方面,由于另一承口根部外圈的加强筋和沟槽,既能增加与混凝土的附着力,又能防止水沿着该承口外圈与混凝土的缝隙渗漏。
附图说明
图1A是现有技术中硬聚氯乙烯管箍结构示意图;
图1B是图1A的剖面视图;
图2A是现有技术中硬聚氯乙烯管箍用于混凝土浇注采用铁钉预埋示意图;
图2B是现有技术中硬聚氯乙烯管箍用于混凝土浇注采用绳索预埋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硬聚氯乙烯管箍与管材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用于混凝土浇注预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与管材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由图4可见:本发明包括:注塑连成一体的上承口直通10和下承口直通20;所述上承口直通10根部外圈有一条加强筋11;所述加强筋11的底部与该上承口直通10根部外圈相连,加强筋11的上部与该上承口直通10根部外圈形成一条向该上承口直通10根部方向下凹的第一沟槽12;所述下承口直通20由内结构层21和外结构层22组成;内结构层21和外结构层22的根部与上承口直通10根部相连;外结构层22的口部有一个固定板221,固定板221上有与该外结构层22外圈相连的固定柱222;所述的固定柱222不少于2个;每个固定柱222上有穿过固定板221和固定柱222的圆孔223,外结构层22高于内结构层21,内、外结构层之间形成一条向该下承口直通20根部方向下凹的第二沟槽224;
所述的加强筋11是一条底宽为3-10mm、上宽为1-8mm、高为1-6mm的圆柱结构;
所述的第一沟槽12是一条宽为0.5-5mm,深为0.3-5mm的沟槽;
所述的固定板221是一条宽为5-30mm,高为1-8mm的圆环结构;
所述的固定柱222是一个长为5-20mm,宽为3-15mm,高为5-20mm的长方体;
所述的圆孔223是一个半径为0.5-5mm的圆孔;
所述的第二沟槽224是一条宽为0.5-5mm,深为5-50mm的沟槽。
由图5可见:当该管箍用于混凝土浇注预埋,可用铁钉3穿过圆孔,就能将该管箍固定在模板A上,在外力的作用下,不会发生位置偏移和倾斜。
本发明中的加强筋和沟槽,既能增加与混凝土的附着力,又能防止水沿着该承口外圈与混凝土的缝隙渗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上丰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上丰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555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透镜和包括该光学透镜的发光组件
- 下一篇:混合水龙头固定构造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