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北方蓝莓栽培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55784.6 | 申请日: | 201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50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邓贵义;王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丹东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G31/00;A01G13/00;A01G13/02;A01G9/14 |
代理公司: | 沈阳利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209 | 代理人: | 李枢 |
地址: | 118100 辽宁省丹东***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北方 蓝莓 栽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北方蓝莓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蓝莓(Blueberry),又名越桔,蓝浆果,属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桔亚科(Vaccinioideae)越桔属(Vacciniodeae)植物。蓝莓果实含有防止脑神经衰老、增强心脏功能、明目及抗癌等独特功效物质,因此被国际粮农组织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倍受人们青睐。蓝莓的栽培约有近百年历史。美国最先进行了人工栽培。继美国之后,荷兰、加拿大、德国、波兰、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竞相引种栽培,根据自己国家的气候特点和资源优势开展了具有本国特色的蓝莓研究和栽培工作。我国对蓝莓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吉林农业大学最先在我国开展了蓝莓引种栽培工作,对蓝莓栽培技术、土壤改良工作做了大量研究。继吉林农大之后,中国科学院南京植物所也开始从美国引种蓝莓进行栽培研究,并筛选出适合我国南方地区栽培的优良品种。
辽宁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研究,由于蓝莓为浅根系植物,根系不发达,无根毛,根纤细,呈纤维状,根系一般水平分布范围在树冠的投影范围内,垂直分布在5cm~45cm。蓝莓喜酸性土壤,对土壤pH值极为敏感,pH过高不利于于蓝莓的生长。土壤pH值过高,往往引起蓝莓生长受阻、叶片失绿、结果不良。大多数蓝莓可以在pH3.5~5.5的酸性砂质土壤中正常生长,但是不同的蓝莓品种对土壤pH要求范围也是不同的。蓝莓适宜的土壤pH为4.8~5.2,而以4.5~4.8为最好;蓝莓要求在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中生长良好。必须在有机质含量达3%的土壤中才能健康生长,而美国蓝莓生长在有机质含量达8%~12%的土壤中。因此土壤改良在蓝莓栽培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根据蓝莓对土壤的要求,国内外蓝莓栽培中土壤改良工作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对土壤酸碱度的调节,二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发明内容
本项技术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经济简便的蓝莓栽培配套技术,以便于加快蓝莓生产的发展,从而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蓝莓栽培方法分为露地栽培、塑料大棚栽培、日光温室栽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
一、露地栽培
A、品种选择
目前北方适宜栽培的品种主要是:半高丛品种北陆(Northland)、北蓝(Northblue)、圣云(St.Cloud)、北村(Northcountry);矮丛品种美登(Blomidon)、斯卫克(Brunswick)。
、苗木繁育
(1)、插条的采集与沙藏
插条要于越冬防寒前采集,一般在10月末至11月15日。要求必须在生长健壮的母株上采集插条,所采插条无病虫危害、健壮、芽饱满且成熟度高。采集的插条按50条/捆~100条/捆绑好,放在背阴无风处,然后将下半部埋于干净的河沙中,河沙的湿度一般要求在用手攥可成团,伸手即散就行。当插条叶片基本掉光后,再把插条移入地窖内直立摆放,用干净的湿河沙埋好。要求一层河沙一层插条,保持插条的尖部微露即可。
(2)扦插
一般于翌年1月下旬开始,在日光温室内直接用直径12cm、高15cm的营养钵进行扦插。
把沙藏的插条取出后去掉粘在插条上的河沙,并剪去顶端较细或成熟度较低的部分,然后把插条剪成8cm/段~10 cm/段,上剪口距每段插条最上部芽顶端0.5cm~1.0cm,下剪口不计,每个插条必须保证最上部芽饱满。把剪好的插条下端在生根剂中沾20秒至30秒后进行直接插入营养钵里。生根剂选四川产国光牌,每克兑水500g~750g。
每立方土混加200g~300g硫磺粉,在营养土搅拌过程中将800倍~1000倍液江阴产多菌灵不断喷到营养土上,而且要拌匀,要保持营养土配制湿度在用手攥可成团,伸手即散就行。
装鉢。先把河沙:草炭为1:2~3的营养土装在营养钵下部,深度5cm~6cm,然后把插条立在营养钵中心,再把河沙:草炭为1:1的营养土装在营养钵上部,保持插条的顶端与营养钵口基本一平,打水后营养钵中的营养土沉实要确保插条最上部芽微露。
营养钵的摆放。在摆放营养钵的地方先铺6cm~10cm厚的较粗的河沙(起淋水、隔热作用),距温室底角0.6m~0.8m开始摆放,宽度在1.0m~1.2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丹东农业科学院,未经丹东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557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