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驱动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55811.X | 申请日: | 201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65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王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一 |
主分类号: | B60B19/00 | 分类号: | B60B19/00 |
代理公司: | 沈阳利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209 | 代理人: | 王东煜 |
地址: | 116200 辽宁省大连市普***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驱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小型机动犁上的一个重要部件,是属于农业机械类。
背景技术
小型机动犁,是农民的好帮手。目前机动犁,单轮驱动非常适用。单轮驱动的机动犁有个缺点。操作费力,驱动力小。原因是发动机、减速、变速,安装在机架上,重心高。所以出现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将发动机、减速、变速、抓地板等部件,压缩到1个驱动轮上。能轻松解决问题。实现体积小,操作轻巧,驱动力大,一机多用等优点。
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功能驱动轮包括:大内齿圈、第一夹圈、第二夹圈,其技术要点在于:第一夹圈为圆形空心夹圈,第二夹圈为圆形空心夹圈。在第一夹圈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轴孔、第二轴孔、第三轴孔和第四轴孔,且第一轴孔与第二轴孔对称设置,第三轴孔与第四轴孔对称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夹圈上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轴孔内分别装设有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轴承。
第二夹圈上分别设置有第五轴孔、第六轴孔、第七轴孔和第八轴孔,其中第五轴孔与第一夹圈上的第一轴孔位置相对应,且结构相同;第六轴孔与第一夹圈上的第二轴孔位置对应,且结构相同;第七轴孔与第一夹圈上的第三轴孔位置相对应,且结构相同;第八轴孔与第一夹板上的第四轴孔位置相对应,且结构相同。在第五、第六、第七和第八轴孔内分别装设有第五、第六、第七和第八轴承。
大内齿圈为空心内齿圈,空心内齿圈夹设在第一夹圈和第二夹圈之间,并通过多个螺栓将第一夹圈、内齿圈和第二夹圈固定连接成一整体结构。
在第一轴承与第五轴承之间设有第一齿轮,在第二轴承与第六轴承之间设有第二齿轮,再第三轴承与第七轴承之间设有第三齿轮,在第四轴承与第八轴承之间设有第四齿轮,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齿轮分别与内齿圈的内齿啮合,其中第三齿轮为主动轮。且第三主动齿轮直径=第四齿轮直径<第一齿轮直径<第二齿轮直径,从而达到依据实际需要使用不同转速,实现变速的目的。空心内齿圈外圈按装抓地板或轮胎。空心内齿圈旋转,抓地板或轮胎也同时旋转,就可以直接驱动地面行走,实现驱动功能。
本发明的优点:
第一、节省机架空间。通常安装在机架上的发动机、减速、变速装置都去掉。机架上省出的空间,还可以按上座椅驾驶操作。
第二、节省驱动轮内空间。可以将发动机或电器设备轻松装入驱动轮内。这样改进,结构紧凑,体积小。整机重心低,制造容易,操作轻快。
第三、主动小齿驱动大内齿圈能直接减速。驱动轮直径大,但整机体积还不大。有了大直径驱动轮,摩擦系数自然增大,推动力也自然增大。
第四、利用第四齿轮高速输出。可以带水泵、药泵、收获机等动力需求。
第五、利用第一齿轮中速输出。可以带播种机收、收割机等中速设备。
第六、利用第二空心齿轮低速输出。在通过花键轴,左右可快速安装上铁轮或胶轮,直接将单轮驱动变成双轮驱动。变形速度快。左右还可以快速安装上旋耕刀,直接旋耕。
第七、左右轮子与轴,通过轴承与拨叉实现传动,利用拨叉间隙,还可以实现差速功能。也可以使用单向轴承差速。
第八、空心内齿圈2外圈,设有沟槽。可自由更换轮胎或扒板。按装抓地板,可以在田间驱动作业。安装胶轮胎,还可以在公路上行走。
第九、利用单轮驱动的特点,垂直旋转单驱动轮,可以原地旋转360度,可控制在任意角度驱动,也省略倒档设计。
本发明的结构简单,功能多,操作灵活,驱动力大,效果好,适合各种地形的农田耕作,是农业机械单轮驱动的理想换代产品。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夹圈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二夹圈结构示意图。
图3是内齿圈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一夹圈、内齿圈和齿轮、轴承装配示意图。
图5是第三齿轮结构示意图。
图6是第四齿轮结构示意图。
图7是第一齿轮结构示意图。
图8是第二齿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多功能驱动轮,包括第一夹圈1、内齿圈2、第二夹圈3、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5、第三齿轮6和第四齿轮7;
内齿圈2为空心齿圈;
第一夹圈1为空心夹圈,第一夹圈1上设有第一轴孔8、第二轴孔9、第三轴孔10和第四轴孔11;
第二夹圈3为空心夹圈,第二夹圈2上设有第五轴孔12、第六轴孔13、第七轴孔14和第八轴孔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一,未经王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558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脚踏板装置
- 下一篇:协作中继中的传输模式选择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