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铁路客车整体式底架牵引梁制造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56094.2 | 申请日: | 201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59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何伯庆;谢秉顺;丁亚萍;廖冬冬;张勇;鲁万彪;刘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牛莉莉 |
地址: | 21003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路 客车 整体 底架 牵引 制造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路客车整体式底架牵引梁制造工艺,属于铁路客车底架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牵引梁是客车底架中的重要部件且是纵向、横向载荷的主要承载件,形状较复杂。铁路普通客车底架牵引梁是用材质为Q235B的30a槽钢0拼接而成型。
现有牵引梁生产工艺中,由两根加工后的槽钢拼接形成牵引梁,其中第一槽钢割去一部分下翼面,第二槽钢保留一侧翼面,并将前端切割成锐角,具体工艺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槽钢划线切割;
第二步、火烤第一槽钢的下翼面并掰开;
第三步、第一槽钢放置于组装胎上;
第四步、将第二槽钢的前端插入第一槽钢下翼面的开口处,并焊接焊缝;
第五步、调整平整度;
第六步、在第一槽钢钻孔,形成必须的安装孔。
本工艺需对槽钢划线切割,直线度、粗糙度难以保证;且由于拼接焊缝较长,在组焊时容易发生焊接变形,故在组焊时需用专用工装、卡具卡紧,焊后还需进行调修;安装前后从板座的24个φ22的孔是通过摇臂钻床分别钻出,孔距尺寸有一定的偏差。采用该方法制作牵引梁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散组装结构枕梁装配精度低、枕后波纹地板应力过高的缺点,提供一种铁路客车整体式底架牵引梁制造工艺,其加工精度高,改变车钩力的传递路径,解决枕后波纹地板应力过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铁路客车整体式底架牵引梁制造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钢板喷丸预处理;
第二步、切割下料,切割后的下料件包括主板,所述主板的枕梁侧与枕梁高度相等,主板的端梁侧与牵引梁高度相等,主板上端沿枕梁侧至端梁侧依次为第一、第二上翼面,主板下端沿枕梁侧至端梁侧依次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下翼面,相邻翼面处具有槽口,第二上翼面的宽度与第四下翼面宽度相等;
第三步、下料件校平;
第四步、分步依次弯折下料件,将上、下翼面向主板外侧弯折并使其与主板垂直,主板的端梁侧沿第二上翼面内端与第四下翼面内端的连线向外弯折;
第五步、第一、第二下翼面之间以及第二、第三下翼面之间焊接补板,焊接第一、第二上翼面的对接处以及第三、第四下翼面的对接处;
第六步、超声波探伤焊缝,对焊缝不实处进行补焊。
本发明将钢板切割后弯折成型,并在对接处焊接,变截面处(第一、第二下翼面之间以及第二、第三下翼面之间)通过(弧形)补板进行焊接过渡,减小变截面处的应力。本发明通过工艺创新牵引梁质量及生产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本发明减少了焊缝长度,因此降低了焊接变形,节省了专用工装、卡具;整个零件采用数控切割机整体下料,所有孔距尺寸均得到了保证;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且降低了成本。目前工艺创新已广泛用于25T型车(青藏车、隧道检查车、京八车等),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进一步的,本发明铁路客车整体式底架牵引梁制造工艺中,所述下料件的槽口处具有开孔。有效避免折弯处产生裂纹。
进一步的,本发明铁路客车整体式底架牵引梁制造工艺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中,通过激光切割机或水切割机进行切割下料,主板上割出从板座安装孔和风管孔。。
更进一步的,本发明铁路客车整体式底架牵引梁制造工艺中,所述第三步中,通过辊轮校平设备对下料件进行校平。
再进一步的,本发明铁路客车整体式底架牵引梁制造工艺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完成后,对钢板喷涂硅酸锌预涂底漆。
可见,本发明构思奇巧、实施方便,所生产的牵引梁质量可靠,且生产效率高。本发明将在轨道交通的牵引梁生产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牵引梁展开图。
图2为本图1的A区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的牵引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为本实施例的牵引梁展开图及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铁路客车整体式底架牵引梁制造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钢板喷丸预处理,对钢板喷涂硅酸锌预涂底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未经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560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